自魏晋南北朝以儒学独尊为内核的文化模式出现裂隙后,中国古代内衣文化开始了不为礼俗所拘的浪漫岁月。隋唐时期,凭借内衣的形制、赋色来袒露身体,更显唐代内衣服饰文化的开放气度及人文精神中精彩绝艳的异光;宋代的“理学”制约,并没有使内衣文化黯然失色,而是以“窄、瘦、长、奇”别具中原特色,为日后的“肚兜”文化奠定了根基;明朝内衣文化中“非绣衣大红不服”的“主腰”式内衣,更体现了当时社会风尚中“导奢导淫”的生活消费理念;清末民国,既有对传统内衣的继承,又有对西方内衣文化的接纳,修身塑形、寄寓精神的“肚兜”艺术提升了华夏内衣的品格。 北齐的“心衣”、隋唐的“宝袜”、宋代的“抹胸”、明清的“肚兜”、民国的“束身小马甲”,中国古代内衣都“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从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半圆形到倒花蕾形、如意形、虎形,呈现千姿百态。纵观整个内衣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内衣以一种朦朦胧胧、时隐时显、含羞内敛来抒发对美、情以及身体表现的企望。 清中期:杏黄五彩绣莲生贵子菱形绸地兜肚 民国:多色晕绣三多圆摆式米色绸地兜肚,用色彩渐变产生一种韵味与丰润之美。 元宝兜,款式特征为护肚片的下端(腹部)另缝缀一只形似元宝的装饰片,是儿童夏季常用的内衣式样。“元宝”简称为三元,指解元、会元、状元。儿童内衣上以此形态来作装束,寓指成年后仕途辉煌与财源广进。 清晚期:五彩绣花蝶斗菱形绸布水田衣 一般水田衣的图案装饰以小面积为主,强调不同色块面料的拼合效果。此款“水田衣”以满地绣纹的处理不多见,红、黄两色作底的对称安排,与不同图案的不对称绣纹统一中见丰富。 清晚期:五彩绣蝶恋花平纹布地兜肚 将蝶、花融会布局,生机盎然,以“长命锁”来修饰颈部,浑然和谐,奇妙无比,人们借此图案来保佑儿童长命百岁。民国初期,家庭为了祈求小孩吉祥如意,健康成长,给小孩子肚兜上镶上“驱邪降福”的长命锁,这是汉族的一种育儿风俗,在民国初期以后广泛流传。当时人们认为人有灵魂,小孩从出生到12岁之间,魂魄没有长全,不宜惊吓,因此需要特别保护,衣服上装饰这种图形也是最好的镇魂方式。 清晚期:五彩绣如意形串珠吊挂式绸地兜肚 “如意”源自梵语阿那律,是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时,僧侣说教前将文抄录其上作备忘的器物,后也常作为菩萨所持佛具,民间既作为搔背的工具也作为护身之符,由于其功广而名为“如意”。明清时随道教的兴盛又以灵芝、祥云作为如意的形式与象征,成为祝颂的吉祥物。 整个肚兜以“如意”集一身,有“一生如意”之说。用几个如意形态的有机组合,构成一个大的如意纹样作为外观结构,是一大绝妙之处。在每个如意的连接处用透明的圆珠串合而成,形散意不散,在兜肚艺术中不可多见。 民国:五彩绣图文好鸟枝头复合式红绸地胸衣 钟鼎文“好鸟枝头”四个大字在胸部作绣,“好鸟”应攀(盼)“高枝”,表达替女主人寻觅美好归宿之意。前衣片圆润,后衣片正方,应“天圆地方”之说。 民国:五彩乡图文好鸟枝头复合式红绸地胸衣 晚安——GoodNight将英文“晚安”的文字倒置绣在内衣的后背,直接用文字表现内衣的穿着价值。 清晚期:五彩盘绣福临人间菱形蓝绸地兜肚 福,指福气、福运、洪福,是数千年民间最常用的求吉祥字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