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衣冠服饰 >

少数民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内容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的观点,联系不同民族的不同服饰来看,这一命题就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如果说,一些大民族或者现代民族的服饰反映的是现代的文化色彩和社会思潮,那么,种类繁多、进步程度不一、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或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千奇百怪的服饰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第一,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是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从最原始的意义上来说,服饰是为满足人类御寒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可能有防虫之类的实用目的。动物也受寒冷的侵袭,但动物抵御寒冷只有两种办法,一是靠本能,二是靠逃避:秋冬季节,体表自然生长出厚厚的绒毛;秋季来临,便向温暖的南方飞迁或在冬季里躲进洞穴深处冬眠。而人则不同,人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或利用自然物,或改造自然物,将其做成衣服以御寒。这就是人类光辉灿烂的文化事业的发端之一,尽管它在最初是显得多么的稚拙和渺小。
    人类自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人类这种具有创造精神的特殊自然物,在和整个自然界的长期交往中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社会生产力。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从总体上来划分的五个历史发展阶段。但是,由于世界上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在闭塞的山区僻壤,与外界的交往困难,因而很难与许多大民族和先进民族同步,甚至现在还停留在“原始”的发展水平上。处在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不同的少数民族,其服饰格外丰富多彩、一般来说,某个民族服饰的质料、工艺、形制和该民族的生产技术水平是相适应的,和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是相统一的,比如美洲印第安人穿的是树皮布,爱斯基摩人穿兽皮,中国的独龙族、怒族穿麻布,而工业革命前的欧洲人穿粗制毛呢。反过来,一定的服饰的质料,工艺、形制,也就是一定的发展水平的标志。由于不同的少数民族至今还处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上,所以一部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史的一个侧面。这就构成了少数民族服饰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第一个文化内容。
    第二,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人的意识的丰富。服饰的产生和发展,并不局限于御寒这一单纯的实用目的。当人类最初的社会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氏族组织的基础已经确立以后,一些动物式的关系转变为真正的人的关系。这种转变,既体现在共同的劳动合作中,也体现在性的交往中:动物式的杂婚消失,或乱伦禁忌的确立,并进一步过渡到氏族外婚。这样,在氏族内部,人们就不能随便在异性面前展露自己的性器,逐步产生了羞耻意识,从而也就创造出必要的服饰以作身体尤其是性器官的遮蔽物。少数民族服饰中大量的遮羞板、羞耻带、兜裆布的存在,说明服饰作为性掩蔽物或保护物的确是事实。
    第三,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相当一部分是某种自然灵物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中,往往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衣物或饰物,表现出强烈的本民族特色,是该民族服饰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特殊的衣物饰物,一般与御寒、遮羞、美观、财富、权力等都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却在服饰中拥有一种崇高或神秘的意味。究其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大都与原始自然灵物崇拜或某种宗教信仰有关,相当一部分就直接是某种自然崇拜或宗教信仰的“遗留”。在服饰所反映的自然崇拜中,有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英雄崇拜等;有些服饰,在自然宗教仪式或巫术魔法中就是最好的祭物或法器。人为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等,对民族服饰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服饰尤其是特点突出的少数民族服饰中便包含着某种深刻的自然宗教或人为宗教方面的内容。这种文化内容,有些反映在民族传说中,有些甚至记载于有关经典。
    第四,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理中很早就诞生的一种精神欲求和能力,因此人类在很早的时候便会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以装饰自己。比如,在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北京山顶洞人的遗址,就发掘出不少原始装饰品,“装饰中有钻孔的小砾石、钻孔的石珠、穿孔的孤或獾或鹿的犬齿、刻沟的骨管、穿孔的海蚶壳和钻孔的青鱼眼上骨等,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的砾石很周正,颇象现代妇女胸前佩戴的鸡心。小石珠是用白色的小石灰岩块磨成的,中间钻有小孔。葬礼的牙齿是由齿根的两侧对挖穿通齿腔而成的。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象是它们的穿带都用赤铁矿染过。”这里所举的都是一些纯粹的装饰品,很难说它们有多少实用性的功能,可见人类装饰自己的要求和行为都是十分古老的。无疑地,这种装饰自己的要求和行为肯定会表现到衣着上,不表现是不可能的。衣服穿着后就有了审美的功能,而且多与饰物一起使用,统称“服饰”。透过不同的服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可知其大概.
    第五,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表现出不同民族过去时代的史影,既可能保留着母系制向父权制转化的痕迹,也可能表现出民族大迁移的征候。任何民族的服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服饰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总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历史的影响和痕迹。服饰中历史的影响和痕迹,有的表现得十分明显,但大多数却已变得十分隐蔽。我国云南纳西族少数民族妇女“披星戴月”,既是妇女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反映,也是妇女地位崇高、母权至上的象征;而据德昂族的一个传说,妇女腰戴藤圈和篾箍,是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对妇女的一种束缚。如果说这样的“史影”的确隐蔽的话,上面已经提到的达斡尔族男子着鄂伦春猎装,妇女着满族皮装,则明白地反映了达斡尔族曾受满洲贵族封爵并效命于满洲贵族的近代史实。
    第六,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了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等级差别和一些特殊的财产观念。当人类社会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私有财产以后,文化也就染上了阶级的或等级的色彩,服饰自然也不能例外。某些由统治阶级提倡或明文规定的服色和饰物自不待言,就是一些表面上看起来是“纯粹的”民族服饰,也或显或隐、或多或少地打上了阶级烙印。这些烙印,有些反映的是纯粹的年龄和辈份级差,有的则反映了家庭中的主从关系,而更多的则体现出阶级的区别。我国西北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妇女外出顶戴盖头,其色有绿、黑、白之别,反映的就纯粹是年龄级差:少女一颗绿盖头,结婚后戴黑盖头,而老年人戴白盖头。但在彝族中,过去黑彝服饰不同于白彝,就有着阶级差别的意味在内。傣族贵族文身用红色,也不同于一般人的蓝黑色。同时,由于财产私有;服饰在表现社会等级时也有了“露富”、“夸富”的用意。云南不少少数民族,直接用银币联钮扣或饰物,用玛瑙或珊瑚做耳坠,都有显示富裕和尊严的用意在内。当然,这种财产显示又往往和美的考虑联系在一起,有的甚至和某种原始崇拜联系在一起,如有的民族认为金器可以避邪和治病等等。这当中,少数民族服饰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容。
    第七,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表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人们对自我实现的不同追求。少数民族的各种服饰,都是适应各自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有适应严寒气候的服饰和生活方式;我国北方的蒙古族,其服饰十分便于马上驰骋;而我国南方的哈尼族叶车人,服饰却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不同的服饰,从一个特定的侧面和角度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我们可以十分形象地从服饰上看出;有的民族强悍,有的民族坚毅。有的民族粗扩,有的民族细腻,有的民族平和,有的民族热情。有的民族含蓄,有的民族洒脱-…这些民族的人们,不管他们已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还是仍处在原始社会末期,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和追求,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包括服饰--表现自己。傣族和朝鲜族相隔近万里,都爱戴鲜花,而纳西族人,却不喜欢用鲜花装扮自己。在服装和饰物的选择上,自我实现的要求表现得既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反映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内容。
    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容当然不止于上面的论说,也许还可以举出多种。但是,这七点已经概括了主要的方面。不言而喻,这七个方面的文化内容在服饰中的体现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而且此消彼长,各有特点,多数又仅侧重于某一方面或若干方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