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北洋海军在官僚倾轧中艰难成军 传总投资1亿白银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新民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 “定远”“镇远”铁甲舰,从德国订造。一八八五年到华,北洋海军主力舰,号称“亚洲第一巨舰” 
    中国晚清时期,政治腐败。内外利害纵横交织、官场福祸蝇营狗苟,当时清政府已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投入海军建设。外患未至,海军是政治角逐中的筹码;外患已至,方想起以海军为共同盾牌,却为时晚矣。一个政权将如此多的精力、财力用于内耗,自然无法有效迎接外敌的强悍挑战。
    北洋海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它能够成军,主要受到三个事件的推动:1856-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74年的台湾事件,1884年的中法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是搭乘兵轮从天津海口登岸的。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事件,清廷大臣文祥描述道:“东洋一小国……仅购铁甲船二只,竟敢借端发难。”1884年的中法战争,光绪皇帝称“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无忌”。清军虽有陆上的胜利,结果却仍然是签订不平等条约。 
    三大事件,无不和海上力量的有无与强弱密切相关。在危机愈加深重的时刻,清廷终于发出了“造船不坚,制器不备,选将不精,筹费不广”的感叹,作出了“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的决断。1885年,总理海军事务衙门设立。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从1861年决定投巨资向英国购买一支新式舰队装备起,到北洋舰队成军的27年时间内,清廷为建设海军到底耗去了多少银两,至今无法精确计算统计。对一个既无明确的用款计划,又无严密的收支审计的封建王朝来说,这是一笔太难弄清的糊涂账。但投入无疑是巨大的。姚锡光在《东方兵事纪略》中说,北洋舰队“其俸饷并后路天津水师学堂及军械、支应各局经费,岁一百七十六万八千余量两”。这还仅仅是人头费、行政开支等项,可见水师的开支的确惊人。有人统计,不算南洋海军和广东、福建水师,仅建成北洋海军就耗银3000万两。还有人统计说,清廷支付的舰船购造费超过3000万两,再加舰船上各种装备器材的购置维修费、舰队官兵薪俸、舰队基地营造费及维持费、后路各造船修船局厂及官衙的开设维持费、海军人才的国内外教育培养费、海军学堂的开办维持费等等,合而计之,清廷筹建海军的总投资约在1亿两上下,等于每年拿出300余万两白银用于海军建设,平均占其年财政收入的4%强,个别年份超过10%。
    这样的数目和比例,在当时条件下,不可谓不高。尤其是在政局剧烈动荡、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完成如此巨大投入的。持续将近20年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战争,已使清廷“帑藏支绌”,财政上几乎山穷水尽。又有“倭逼于东,俄伺于西”。东面先打发日本,后打发法国不断地赔款;西面先平息“回乱”,后收复新疆不断地支款。在这种情况下拆东墙补西墙,勉为其难地凑成对海军的投入,也算是挖空心思了。道理不复杂,此时不论慈禧太后还是同治、光绪二帝,皆意识到海防对维护统治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但为什么自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添船购炮”的工作就停止了呢?慈禧曾称“惟念海军关系重大,固非寻常庶政可比”,几乎将海军视为身家性命,却为何突然又挪用海军经费去建颐和园了呢?
    注意三个人物:醇亲王奕譞、北洋大臣李鸿章、帝师翁同龢。
    奕譞:两个心病
    首先是慈禧指派的总理海军事务大臣、醇亲王奕譞。此人在任上筹措款项,建立机构,确实做了一些事情。但自他入主海军之日起,便给海军带来了过多政治利害。
    奕譞是光绪皇帝的生父,主持海军衙门时,正值慈禧撤帘归政、光绪亲政在即的关键时期。奕譞深知慈禧专权,亲睹即使慈禧亲生子同治帝,亦被长期作为“儿皇帝”对待的境况。同治帝病亡无子,两宫皇太后宣布醇亲王奕譞之子入承大统,奕譞竟然“惊遽敬唯,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可见对祸福的感受有多么深。
    多年来,他担心其子光绪帝永远只能做个儿皇帝,也担心自己不慎惹怒慈禧,招致更大祸患。他“谦卑谨慎,翼翼小心”,“深宫派办事宜,靡不殚心竭力”,甚至“前赏杏黄轿,至今不敢乘坐”,被慈禧评价为“其秉心忠赤,严畏殊常”。1886年6月,慈禧做出试探,宣布“明年正月择皇帝亲政日期”。奕譞立即反应,两次率诸王大臣“请皇太后仍训政”,使慈禧“勉从之”。获得的回报,是慈禧“命醇亲王仍措理诸务”。奕譞十分清楚,不这样做不但光绪帝不能亲政,自己也可能“诸务”“措理”不成。
    这就是奕譞出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时的精神状态。其最大心愿并非海军建设,而是如何使光绪帝平安掌权。海军衙门不过是他完成这一夙愿的平台。
    指派奕譞出掌海军之时,慈禧正遇烦恼。据李鸿章日记载,1885年7月13日慈禧计修圆明园,估工银2000万两。户部尚书阎敬铭称无款可办。慈禧言改修三海,阎仍答无款。慈禧“喝滚出”。慈禧要修园由来已久。1873年同治帝刚刚亲政,即按慈禧的意思决定重修圆明园。当时奕譞两次上疏、廷辩,在同治皇帝前“面诤泣谏”,最终与恭亲王奕等人一道,阻止了修园活动。
    但在其子被立为皇帝之后,最初坚决反对修园的奕譞,变为挖空心思、挪用海军经费修园的始作俑者。清末政治舞台上,利益决定立场就是这样富于戏剧性。
    铁甲舰和颐和园是一对矛盾体,可对慈禧来说却并不矛盾。危机时用铁甲舰来维护统治,承平时用颐和园来享受统治,一切都是天经地义。所以她既主张大办海军,多购舰船,又对阻止她修园的大臣“喝滚出”,给予痛斥。掌握数百万银饷的海军大臣奕譞,知道慈禧既要购舰,也要修园的两个心病。他也有两个心病:既要保己,也要保子。
    奕譞最终选择用海军经费作为协调利益的黏合剂:腾挪经费造一个园子,让慈禧住进去“颐养天年”,不但可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还能让政权早日转移到光绪帝手中。人们指责慈禧以海军换取颐和园,却忽略了更加隐秘的海军大臣奕譞的赌注:以海军经费换取光绪帝亲政。用满足慈禧心愿的方法,实现自己的心愿。
    若说奕譞早想如此,也不尽然。毕竟他一直记得“庚申之变,大辱国家”。在一份奏折中,他表露出在挪用经费时反复权衡的矛盾:“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再三。”◆ 金一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