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一个俄国外交官眼中的晚清中国军队(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书摘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自《尘埃(百年前一个俄国外交官眼中的中国)》[俄]马克戈万/著 时代文艺出版社
    虽然中国的军队有着辉煌的历史,但从外表上看,您很难分出谁是中国的士兵。如本人拍照的照片所反映出的,穿着不威武,表情似笑非笑,举止也毫无军人应有的风度。
    中国的军事训练与“军事”两字毫不相干,没有立正、稍息、挺胸抬头、齐步走之类的内容。甚至不知道是先迈左腿,还是先迈右腿。这倒使新入伍的人感到兴奋,因为起码免遭新兵训练之苦了。所以,即使是新兵,也可以不理会军队的紧张生活。列队时,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与自己在家当百姓时,毫无两样。
    这样,新兵伊始就如此松懈,那么,它以后的管理将会如何,就可想而知了。长官既不考虑更换服装,又不给他们洗澡。要知道,中国的士兵不知道什么叫肥皂,因为他们从不洗漱。从那满身肮脏汗渍的服装上看,他们可能从来不换洗衣服,甚至连睡觉时都不脱衣。另外,南方的士兵连一双像样的鞋都没有。行军走路时,这些人只是穿草鞋,而平日里就是赤脚。
    老实纯朴的王朝百姓,从不敢对当兵有什么奢望,更不敢幻想今后是否能成为英雄。
    在中国,经常能遇到这样的场景:一群百姓围着几个执勤的士兵相互闲聊,有感兴趣的还会操起士兵的武器耍弄一通。而士兵呢,他会悠然自得地蹲在地上给身边的百姓讲有关枪支的一些常识,如该武器与别的武器的区别,怎样射击,生锈时如何擦拭等。
    统治者从不考虑给士兵发军装的事儿。一般情况下,区别百姓与士兵只能从胸前背后的标志上看。由于没有军装,所以当兵之后都要在胸前和背后缝上“兵”的大布块。士兵们穿的衣裤又肥又大。对此的解释是,这样的剪裁是按中国人(包括士兵)的习惯而做的。因为中国的百姓、士兵都习惯蹲坐在地、两手叉腰、紧拢双膝,而下巴颌还要尽量到膝盖。对欧洲人来说,做出这个姿势最多只能坚持10分钟,相信没有谁会超出这个时限,而中国人会长久地保持这个姿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