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马江风云的反思(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文化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马江之战惨痛失败
    1884年(光绪十年)8月,马江上空风声鹤唳,到8月23日以前,法国海军已有8艘军舰、2艘水雷艇闯入马江。另外,还有2艘军舰停泊在金牌峡上游担任警戒,1艘海防战列舰巡弋于闽江口外,作为海上声援。而泊于马江江面的福建海军只有1艘轻巡洋舰、8艘炮舰和2艘运输舰。在强大的敌军面前,福建海军官兵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时任闽海关副税务司的英国人贾雅格也为之动容,他说:“这些军舰上的兵士,几个星期以来一直处在敌人随时可以发射的炮口之下,而且十分明白敌我的实力悬殊,但他们仍然坚决地固守岗位,这是令人十分敬佩的!”
    8月23日下午约两点钟,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向马江江面上的福建海军全面开火。尽管中国水师官兵奋勇抵抗,但终因实力悬殊,准备不足,且处处掣肘,几乎全军覆没,军舰被击沉9艘,2艘受伤搁浅,官兵近800人殉难。
    福建海军虽惨遭失败,但海军将士们在战斗中却表现出色,他们的英勇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使“英美船舰观战者均称叹不已”,甚至连法国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其中有些人表现出勇敢和英雄的榜样”。比如,“振威”号是一艘排水量只有570吨的小炮舰,战斗中受到3艘法国巡洋舰的围攻,但在管驾许寿山的指挥下,毫无惧色,奋战到底。贾雅格在他的报告中说:“就是在它最后沉没的一刹那,这勇敢的小船还以最后一炮击中它的敌人,重创了敌舰舰长和士兵两名。”另一位目睹战斗过程的美国海军军官也赞叹说:“这一件事,在世界最古老的海军记录史上均无前例!”当时上海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评论道:“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力战。”
    马江战役是法国侵略者把战火燃烧到中国本土后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创建近代海军后的第一次实战。林则徐的侄孙林扬光曾作诗《悲马江》云:“风声竟使全军墨,海水翻流十日红。”洒满烈士鲜血的马江,给后人留下了无限惆怅,缕缕哀思。同时,也促使后人对这次惨痛失败进行深刻反思。
    反思:思想守旧力量悬殊
    落后必然挨打。马江之战充分暴露了中、法双方在政治制度、经济实力、军事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法国当时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主要强国之一,它不但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有先进的军事装备。法国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完成了产业革命,工业生产在20年间几乎增长两倍。1870年它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占到10%,仅次于英、美、德三国。而当时中国的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才刚刚起步,19世纪60年代末才有了新式造船厂,1872年新式航运业问世,1878年第一座近代煤矿正式投产,1880年始建成第一条单轨铁路。
    在军事实力方面,法国更是把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远远抛在后面,仅以海军为例,当时法国海军共拥有大小舰艇200余艘(包括战列舰53艘,巡洋舰69艘),总排水量50万吨。
    在中法战争期间,活动于中国东南海域的法国舰艇就达42艘(其中海防战列舰4艘、巡洋舰14艘)。直接参加马江之战的法国舰艇总吨位为1.5万吨,超过福建海军总吨位近一倍(法军最大的军舰排水量在4000吨左右,而清军只有1400吨);其动力设备均为复合机,而中国军舰配置的却是陈旧的立机、卧机,二者最大功率的差距在三倍到四倍之间;从火力配备看,法国舰队共有火炮77门,最大的火炮口径达24吋,主要是后膛来复线炮,福建海军则共有45门火炮,除2门是大口径火炮外,其余均为小口径炮,且多为前装滑膛炮,射程近,准确度差,打击力弱。法国舰队还拥有2艘攻击力强的水雷艇,而福建海军则付阙如。总之,马江之役中,福建海军的技术装备比法国舰队要落后几十年。在近代战争,特别是在近代海战中,“落后就要挨打”这个法则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
    军事上还有一条铁律,即军队失去了行动自由,也就接近于失败或被消灭。马江战前,清政府作茧自缚,坚持“不可衅自我开”,当双方已处于实际交战状态下,战火已燃至中国本土时,仍毫不在意地开放闽江口,任法舰自由出入,甚至严令水师不准先行开炮。所以战争还未开始,结果就已在预料之中了。难怪贾雅格曾这样评说:“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不会使任何人诧异的,胜负是早已定了的,中国方面得有会办海疆大臣张佩纶的命令,不准先开第一炮,并且必须留在原泊地位,因此,孤拔(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就能挑选他自己下手的时间。”清廷的腐败无能和愚蠢颟顸令人发指,正如一位诗人战后所言:“缘木求鱼机早失,拓池养鳄计全非。”
    清政府办洋务办了几十年,筹措海防也经历了几十载,为什么列强仍不断从海上入侵,并屡屡得手,照旧是有海无防?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腐败的清政府始终摆脱不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格局。“中体西用”论的本意在于阐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体制的优越,“西学”不过是一种辅助的治国手段而已,实质上是强调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是万万不可动摇的。而反观中国近代海军诞生后经历的曲折道路,则明白无误地向人们揭示了一条真理:在封建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的土壤上,不可能培育出一支强大的近代海军来。中国要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诸方面实现全面近代化,是非摆脱封建主义的束缚不可的。(杨东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