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下半叶,英、美、法、德、俄等国先后进入工业革命。席卷欧美的工业革命时期,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向机器时代、钢铁时代、铁路时代和电磁时代,使社会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导致了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的高涨。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军事领域的变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在军事技术方面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突破,从而不仅带来了军队战斗力的巨大飞跃,对军队编制体制、作战方式、军事理论等也产生了重大而直接的影响。 一、火药技术 从1871年到1899年的30年问,西方的枪炮技术之所以能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是与这一时期化学领域在研制火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直接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时期各国对火药的研制都非常重视,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火药发明家和火药制造公司,推出了10多项比较重要的新成果。 1873年德国化学家斯普伦格尔发现,由英国人沃尔夫在1771年研制的苦味酸可用雷管起爆。到1885年法国科学家特平开始用它作为炸药装填炮弹,这就是著名的黄色炸药。它的威力要比黑火药大得多,而且爆炸不产生浓烈的烟雾,人类正式进入了无烟火药时代。到19世纪90年代,各国采用无烟火药的火炮,其射程提高近一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苦味酸依然是主要的军用炸药之一。 1875年,瑞典的著名化学家和工程师诺贝尔在他自己于1867年所发明代那买特炸药中加入胶棉,成功地研制出爆胶。它比一般代那买特具有抗水性和更高的爆炸威力,成为取代黑色火药的又一种重要的新型炸药。以后诺贝尔又研制出一系列活性代那买特。 1877年,化学家约色林发明硝基胍,可以制成一种新的耐热高能单体炸药。1900年开始用作火药组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开始将其用于弹体装药。 1877年化学家默顿斯还首次制得特屈儿。他先将N-二甲基苯胺与硫酸化合生成盐,然后硝化而得到达种新型高能炸药。该药的爆热达4600千焦/千克,1906年开始被正式作为炸药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用于装填雷管和传爆药柱。 1884年法国人维埃耶首先使用醇、醚混合溶剂塑化硝化棉,制得单基火药,称硝化棉火药,法国人又称它为B火药。其火药力达900—1000千焦/干克,后被广泛用作枪弹和炮弹的发射药。 1888年,诺贝尔又推出了他的双基火药。他用60%硝化甘油加入40%低氮量的硝化棉研制而成,当时称之为巴利斯太火药。因含有纤维素硝酸酪和多元醇硝酸酪两种主要能量组分,故又称之为双基火药。两年之后,英国人艾贝尔和迪尤尔另辟路径,用丙酮和硝化甘油一起塑化高氮量的硝化棉,成功地研制出柯达型双基火药。双基火药克服了单基火药的许多弱点,它的能量高、吸湿性小、物理安定性和弹道稳定性好,常用作大口径火炮炮弹和火箭弹的装药。 1888年,杰克逊还研制出最早的耐热炸药三氨基三硝基苯。它并且具有润滑性,易于压装成型,可制成高聚物粘结炸药。当时因制造成本高未被采用,但到20世纪70年代后重新受到重视。 1891年,德国化学家豪泽曼对威尔布兰德在1863年所发明的梯恩梯炸药的生产方法进行了革新,采用三段硝化法。新的方法使得这种单体炸药的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1902年德国首次使用梯恩梯装填弹药,成为苦味酸的代替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梯恩梯是最主要的军用炸药。 1894年,托伦斯用季戊四醇与浓硝酸硝化而制得太安。这是一种单体高能炸药,多用于制造导爆索、传爆药柱以及雷管中的次发装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比较广泛。 正是由于这一项紧接一顶的新发明、新产品,迅速地改变了19世纪末世界火药技术的基本面貌,并且从根本上为自动火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武器装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