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轻敌:英国人贪婪又软弱(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国家博物馆 佚名 参加讨论
 可见,清军以微小代价重创英军,可谓大获全胜。然而,清军取得胜利的前提是英军的“窝拉疑”号军舰并没有参加战斗,所谓“该夷来船更倍于前”,只是一些装有少量火炮的非正规战舰。因此,作为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发生的第一起战事,九龙之战只是英国进行的一次试探性进犯,并没有体现中英双方真正的军事实力对比。但是,此次海战对林则徐关于“夷情”的判断和“剿抚”方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影响。
    林则徐认为英人不堪一击
    清军在这次小规模战斗中取得的胜利,使林则徐产生了英军根本不堪一击的判断。他在奏折中认为:“英夷欺弱畏强是其本性,向来师船未与接仗,只系不欲衅自我开,而彼转轻视舟师,以为力不能敌。此次乘人不觉,胆敢先行开炮,伤害官兵。一经奋力交攻,我兵以少胜多,足使奸夷胆落。”此时,义律的日子确实并不好过,一方面,部分英商因迟迟不能进入广州进行贸易而心生不满;另一方面,对华用兵的请示还没有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因此,义律在九龙之战后尚不敢轻举妄动,转而采取缓兵之计以拖延时日。
    林则徐在“奸夷胆落”的判断基础上,认为义律已穷途末路,“其懔畏之状,亦已情见于词”,坚持英商先具结而后才能进行贸易。以后的事态发展,并没有如林则徐所料。在双方反复争执无果的情况下,英国人决定悍然发动鸦片战争。
    从林则徐的这一奏折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把当时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放在眼里,反而对传统的“羁縻”之策胸有成竹,一面下令中断所谓“天朝”恩赐的中英贸易,一面对“天朝”兵威抱有足够的信心。同时,林则徐对英国的军事实力和侵华野心估计不足,反映了他当时对“夷情”判断的局限性。
    清政府和士大夫昧于知时
    “康乾盛世”之后的清王朝已然处于“衰世”,其对手不再是冷兵器时代的游牧民族,而变成了拥有现代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军事武装的英国侵略者。然而,在中国因袭上千年文化强势输出的环境里,士大夫阶层早已习惯于在“天朝”文化视野里恪守祖训。他们不屑与那些“未开化”的民族进行平等交流,被历代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羁縻”治边策略也随之日益固化。
    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即便是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也很难用完全“近代”的眼光去审视英国这个新对手。以道光皇帝为首的清政府则更昧于“夷务”,只希望尽快柔远怀来,多次对林则徐下达“亦剿亦抚”的上谕,“务使奸夷闻风慑服,亦不至骤开边衅,方为妥善”(《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1册)。囿于这些因素,对于在他看来十分贪婪野蛮而又非常软弱的英国人,林则徐只能采取“羁縻”之策,而这也是当时清政府的唯一选择。然而,在英国的“坚船利炮”面前,传统的“羁縻”之策已经不能奏效,既无法继续确保清政府的“天朝”权威,也满足不了英国的侵略野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