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临阵脱逃,水手王国成等誓死作战,发尾炮重创了紧追不舍的日舰“吉野”号,最后“济远”舰则匆匆逃奔到了旅顺。日军终于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西岸海域的制海权,也切断了清军通向牙山和仁川的通道,牙山的清军陷入了孤立无援、腹背受敌的两难境地。 7月29日早晨,日军向清军聂士成部进攻。聂士成率领部队顽强抵抗,但是主将叶志超惧敌如惧虎,选择了撤至平壤。聂士成战败之后,也被迫撤走。 8月1日,清政府被迫下诏对日宣战。就在同一天,日本天皇也发布了宣战诏书,中国和日本的战争正式开始。 9月15日,日军对平壤发起了总攻,遭到清军马玉良、左宝贵、卫汝贵等部队的奋力抵抗,总兵左宝贵在督战中不幸被日炮击中阵亡。而叶志超再次临阵逃脱,此时的清军已溃不成军,伤亡惨重。16日,平壤终不能保。 战争还未结束,狼狈逃亡的叶志超一路向北,日军则是一路围追堵截,终于如愿以偿地将战火由朝鲜半岛燃到了中国境内。 9月17日,伊东亨率领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上袭击了清朝海军提督丁汝昌所率领的北洋舰队,试图聚歼中国的海军力量。北洋舰队清军官兵奋力抗敌,双方激烈地战斗了半日。这是近代中日战争历史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军大战。结果,北洋舰队清军官兵伤亡800多人,“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这5艘军舰损毁,而其余的各舰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超勇”舰管带黄建勋舰毁落水,自沉殉国。“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净尽之时,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的官兵200余人全部遇难。“经远”舰官兵在管带林永升的率领下,以一舰之力,拒日舰“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舰,林永升中炮牺牲,战舰沉海,全舰200余官兵只有16人生还,其余全部遇难。 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大战中,同样也遭到了重创,参战的各舰均遭到创伤,其中旗舰“松岛”号几乎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而“西京丸”号几乎被击沉,“赤城”号舰长坂元八太郎被击毙,“吉野”、“比睿”等舰皆受到重创。伊东亨见到北洋的舰队越战越勇,于是率队南驶,北洋舰队收归旅顺,旋归威海卫基地。 经过这次战斗之后,李鸿章恐元气大伤的北洋舰队再遭重创,不敢再贸然出战,自此日本的海军完全控制了黄海、渤海。10月下旬,日本的第一军再次发动攻势,攻入了中国境内,很快九连城被攻陷,日本占据安东,进入辽东腹地。随之,第二军也紧随其后,渡海而来,由花园口登陆,先占领了金州。11月7日,日本又攻占了大连,21日攻陷了旅顺。 日军攻入旅顺之后,兽性大发,对当地居民进行了持续数日之久的大屠杀,中国2万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根据当年11月28日的《纽约与世界》报道说:“旅顺的日军从攻陷旅顺的第三天开始,连续4天杀害了约6万名非战斗人员,其中有一部分是妇女和儿童,在整个旅顺免遭杀戮的外国人不过仅36人。” 对于日本军队的如此暴行,当时的《世界》杂志谴责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野兽。如今日本已经摘下了文明的假面具,暴露出了野蛮的真面目。” 1895年1月,日本军队组成了山东作战军,开始向山东半岛侵略,由海陆两路同时夹攻威海卫。2月11日,丁汝昌自杀殉国。17日,日本舰队占领了威海卫,海港内北洋舰队剩余的几艘大小舰只全部落入日军手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中日甲午战争便也以这样的结局落下帷幕。 战后,清政府派遣了李鸿章作为全权议和大臣,前往日本的马关,和日本方面的全权代表伊藤博文、陆奥宗光等人,在4月17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中国承认朝鲜“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将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台湾全岛以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中国向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日本臣民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经营,进口货物只交进口税;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处为通商口岸,日本商船可沿内河进入以上各口岸搭客装货。 日本割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俄国、德国、法国等国家因为在华利益问题插手干涉,要求日本归还中国的辽东半岛。11月8日,清政府在3个国家以及日本的胁迫下,和日本签订了《辽南条约》,用白银3000万两向日本“赎回”了辽东半岛,而台湾和澎湖列岛则因此沦陷在日本殖民的魔爪之下,一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才重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中日甲午战争成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强弱转变的一个标志。而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巨额赔款不仅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还使中国社会的进步受到了巨大的滞碍。 而西方的列强在这次的战争中,也看出了中国的软弱和清政府的无能、腐朽,这进一步刺激了他们侵略中国的欲望,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发了一笔战争横财。战后的3年里,日本以赔款、赎辽费和威海卫驻军费等名义,从清政府实收到中国库平银23150万两,合34725万日元。而1896年至1898年的3年里,日本的全国税收总计仅仅有26890万日元。日本就是依靠这笔巨额的赔款收入,在1897年确立了金本位制,打下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 还有一部分被转入临时的军费特别支出,用于扩充陆海军等军事费用,以及扩大军备基础产业。日本就这样把战争中从中国掠夺的巨额款项投入到了军备之中,为下一次对外侵略战争做准备。 中国经过这次战役之后,变得更加贫穷落后。当时清政府的每年收入大约是8000万两银,中国为了支付给日本的巨额赔款,只好大举向列强借款。1895年7月,清政府向俄国法国借款4亿法郎,大约合白银9900万两。1896年3月,从英国、德国借款1600万英镑,约合白银9700万两。1898年3月,向英国、德国借款1600万英镑,约合白银11200万两。巨额的外债不仅使中国陷入了国际金融资本的严密束缚之中,而且借款附带的苛刻条件,更使国家的权益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中国在甲午战争之后,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弱国,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强弱之势从此发生了逆转。依靠侵略中国变强大的日本,面对中国越来越贫穷的事实,在侵略的道路上也就越走越远,行为也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而使用的手段也更加明目张胆,终于准备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 就在中国和日本同时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时候,日本社会不论是思想界、教育界、政治界还是企业界,都深刻地意识到了国家面临的危机,而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寻找办法,最终走上了“脱亚入欧”的道路。日本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加大力度发展现代化的工业,整顿军备,及时给国民传播富国强兵的观念和知识。可以说日本在追求富强的道路上,几乎是全国一起努力,最后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可是,无能的清政府统治者们,却沉迷于中华帝国的美梦之中,闭目塞听,固守着中国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不肯改变,对于当时国内出现的维新变法、追求救国之道的新势力,不仅设置了各种障碍,甚至进行严酷镇压。而在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方面,也只是作为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的一种工具,并不真正是为了寻求国家富强道路。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最终也以破产告终。 中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起的北洋海军舰队,在甲午战争之中全部覆没,维新变法运动也宣告失败。这些都和当时中国社会处于严重分裂,阶级矛盾尖锐,国家岌岌可危,存在着非常重大的关系。 当时中国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加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对内实行着残酷的镇压,而对外奉行着妥协卖国的政策。在不断地战争之中,中国越来越贫穷,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日本面对中国这样的局面,面对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下滑,面对一个贫穷、落后、分裂的中国,加之其不能抑制的贪婪野心和无穷欲望,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这个极好的发财机会,所以他们不断地发动战争,不断地找借口让中国赔款,欲灭中国而后快。 日本在通过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过程中,也看清了中国的无能与软弱,更加瞧不起中国,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对中国的歧视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