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陷入仲裁困境 中英双方的谈判有点陷入了僵局。鉴于此,1899年3月18日,英国外交部提出以仲裁方式解决,罗丰禄于7月18日向总理衙门请示,北京于12月10日表示同意仲裁。 英国给中国提供了三种仲裁选择:一是海牙国际法庭、二是英国法院、三是选一位有声望和权威的第三国仲裁员。中国选择了第三种方式,请当时美国驻英国大使考特(Joseph Hodges Choate)作为仲裁者。 在双方共同拟订提交仲裁的文书草案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英国坚持认为日本并非参与仲裁的当事人,其与中英之间所需要仲裁解决的分歧没有任何关系,因此不能将日本的责任写进草案;而中国方面则认为,日本的责任问题恰恰是中英分歧的焦点和寻求仲裁的原因,需要的话,应当将日本也追加为仲裁当事人。 根据史料记载,中国的观点被英国粗暴地驳回了。1901年1月18日,英国政府就仲裁事宜在《泰晤士报》刊登公告,表明仲裁的目的只是证明中国是否有错,以确保中国对英国予以赔偿。在英国官方看来,仲裁只是判定中国赔偿的时间和数额而已。双方继续僵持到了1902年4月,英国政府提出和中国做笔交易:如果中国能在草案中放弃对日本的所有指控,则英国同意放弃对中国的所有指控。 但此时,双方却突然取消了仲裁安排。 总理衙门大臣庆亲王奕匡力。图片来自作者之私家珍藏 中国息事宁人赔钱了事 1900年,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事件,随后是八国联军入侵。与此军国大事相比,高升号的善后事宜显得有点渺小了。 1902年5月,英国新任驻华公使萨道义(Ernest Satow)与包括新任驻英公使张德彝、庆亲王奕匡等在内的中国官员举行了会谈。根据萨道义的记载,中国官员说,大家何必为了高升号这样的小事纠缠不休呢?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中国政府可以给予高升号船东“慈善性”的补偿。 几经周折,讨价还价,中国政府与印度支那航运公司终于商定了总数为33,411英镑的“慈善补偿”,1903年3月此款交割。此时,距离高升号沉没正好10年差四个月。 导致中国政府愿意赔钱了事的原因,除了庚子事变后的国际国内形势外,也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年租赁高升号的合约中明确约定,一旦中日有战事,该船必须立即返回上海,合同立即终止,否则,中国政府应在合同终止后的一个月内以19万美元的价格购买该船。奇怪的是,无论是印度支那航运公司,还是英国政府,都没有明确地以此特别条款向中国主张权利。 一场轰轰烈烈的国际事件,最后却以民事事件收尾,正如美国历史学家说的,“英国政府始而动用公法继而诉诸私法的行为,就好像日本人从未打沉过高升号一样”。 高升号事件影响深远 高升号事件,是甲午战争中发生最早、牵涉面最广、耗时最长、也是最重大的国际政治多边角逐。随着高升号的沉没,中日甲午战争全面展开,旧的大东亚秩序土崩瓦解。新东亚在硝烟、火光和血腥中诞生,并从此与世界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