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西藏军民抗英战争:捍卫国家主权 血染雪域高原(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西藏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7月17日,哨兵发现从仁热龙方向开来的敌军先头部队,有步兵和骑兵。守军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即行开枪射击。由于工事坚固,敌人数次攻不上来,颇有伤亡。英军为扫除向拉萨推进的障碍,不惜付出了巨大代价才摧毁卡若藏军据点,一部分来不及撤退的藏军藏在山涧和岩石缝中继续抵抗,最后剩下的人跳下了悬崖,以身殉国。 
    卡若拉的失陷,主要是因为噶厦突然把总指挥宇拓调回拉萨,前线无人统一指挥、群龙无首,卡若拉告急时,竟无救援部队前往。
    【刺刀下的《拉萨条约》】
    7月19日,英军越过卡若拉山,来到浪卡子,又受到藏军的抵抗。这时西藏地方当局内部的妥协倾向已占优势,他们命令藏军后撤,停止抵抗,并派出高一级的代表要求与英联军谈判,但骄横跋扈的敌人不屑一顾,长驱拉萨。
    被吓破胆的大农奴主们在敌人尚距拉萨数百里时就已经四处逃遁。雅鲁藏布江可谓天堑,可他们有险不守,让敌人于7月31日畅通无阻地渡过了滔滔大江。8月3日,英军占领拉萨,以布达拉宫后面的贵族拉鲁家作为司令部。而广大藏族人民并没有在侵略者的淫威下屈服,英占领拉萨后,撤到藏东的藏军还有3000-5000多人,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以小股部队袭扰侵略军。
    一天,当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同英军首领们正在举行会谈时,一位色拉寺的僧人竟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怀揣一把腰刀,只身闯进次松塘英军营地内,杀伤英国军官一名,士兵数名,当他往回跑时不幸被绳绊倒,被英军围起来活捉并枪杀了。此事引起了广大僧俗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极大愤慨。他们散发传单,张贴标语,“不准任何人到英军营地附近出售肉、菜、柴、草等物。噶厦的官员无论其职位高低,都不准和英军来往!”“一阵喊杀声响彻次松塘,如虎般的英杰冲向敌营,杀得英军四处逃窜没有还击之力,重现了英雄之王格萨尔的无畏精神”等鼓动性的标语也出现在大街小巷。英军头目见拉萨广大僧俗民众如此憎恨他们,加之天气寒冷,水土不服等各种原因,就向驻藏大臣有泰提出了立刻订立条约的要求。有泰大臣是个软弱无能之辈,他应英军的要求强令噶厦订立条约,噶厦政府在英方的这种软硬兼施的威逼下不得不于1904年9月6日与英国方面签订包括十条内容的《拉萨条约》,其中包括开放亚东、江孜、噶大克为商埠;西藏赔偿侵略军费50万英磅;英国在西藏的亚东驻军;英国在西藏享有土地、矿山、电讯等特权。但清朝中央政府拒绝承认这个卖国条约,认为有辱大清王朝的主权,于9月14日电令有泰,令他拒绝签字。1904年9月23日,侵略军撤回印度,清中央政府代提始终没有在条约上签字。
    第二年,经中英双方磋商,签订了《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英国无权干涉西藏内政,除清中央政府外,任何国家都没有在西藏修筑火车铁路、公路、架设通讯设施、开采矿山等权力。
    发生在100年前的西藏抗英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西藏人民勇于抵抗英军入侵,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洋枪洋炮这一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作为中国各民族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辉业绩而载入史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