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清朝 >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间谍活动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书摘 佚名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中日甲午战争使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其中中国失败有一个非常的重要原因是:这场战争爆发前和爆发时,日本政府在中国秘密开展间谍活动,搜集了大量重要情报,其情报的准确性惊人,而清政府的反间谍行动却收效甚微。
    日本一直以来都是注重谍报的民族,早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为争取统一日本时,彼此大量使用“忍者”这就是谍报部队的雏形。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逐步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为了适应这种扩张的需要,日本加强了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
    建立情报网为甲午战争作准备。1886年的春天,27岁的日本陆军中尉荒尾精,奉命到中国建立谍报网,首先拜见了位于上海的乐善堂药店主人岸田吟香并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三个月后,荒尾精主持汉口乐善堂,天津、上海等地的日本年轻浪人,闻讯前来,19岁的石川伍一也在其中。乐善堂尽管隶属陆军参谋本部,但此时的荒尾精却没有一分钱的经费,以商养谍,以谍促商是这一时期日本谍报网独特的经营方式。这些装束、发型都模仿当地人的日本年轻人一无所有,唯独带着民族自豪感和武士道精神,在经商卖药的掩护下,逐步将触角伸向中国各地,相继在北京、长沙、重庆、天津、福州等地建立了众多分支机构,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并以这些城市为基地,把触角伸展到中国的广大农村。另一个重要间谍机构是日清贸易研究所,设在上海英租界内,成立于1890年,所长也是荒尾精,代理所长根津一,是以培养“中日贸易人才”为名的间谍训练机构。全力培养“商战”和“兵战”的两栖谍报人员,为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立下了巨大功勋。
    这些间谍机构培养的日本间谍有的以外交官、商人、医生、学生等合法身份作掩护,有的剃发改装冒充中国人。他们收买汉奸,四处搜集情报,为发动战争作准备。
    1888年底,一些日本间谍潜伏在施工中的威海卫炮台以及威海卫通向荣成的道路、荣成湾附近,为选择山东半岛登陆点作准备。经过长期观察,他们向日本海军递交了一份报告,提出日本对中国开战时,当从荣成湾登陆,对威海卫应采取背后进攻的战术。因为荣成湾面阔水深,沙底适于受锚,无论遇到何等强烈的西北风天气,都可安全锚泊,而且这里位于直隶海峡外侧的偏僻海隅,离威海卫较远,正好拊威海之背。该建议得到采纳,为日军击败北洋舰队起到了重要作用。
     对华谍报头目川上操六亲自出马刺探军情。1893年是日本对华谍报工作最关键的一年,日本间谍活动尤为猖獗。当时,尽管日本政府的侵华方针早已确定,陆海军电为发动战争作了多方面的准备,但何时发动战争、能否取胜,还需要作出最后的判断。1893年4月,对华谍报头目、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亲自到朝鲜和中国进行实地考察,为发动战争作最后的准备。
    川上操六在考察了朝鲜的釜山、仁川、汉城等地之后,乘船经烟台转赴天津。他在天津停留了一个月,参观了天津机器局,访问了武备学堂,观看了炮兵操演炮术和步兵操练步伐,并亲自登上了北塘炮台观看山炮演习。在驻华使馆武官神尾光臣的陪同下,川上还对天津周围的地形偷偷地进行了考察。这次中国之行,川上进一步了解了清政府的极端腐败,而且对清军战力及地形、风俗人情均作了详细考察,确信清政府战则必败。
    回到日本后,川上操六密令公使馆武官井上敏夫、泷川具和分头侦察渤海湾航道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天津、塘沽等地的设防情况。井上敏夫5月份从烟台出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游历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每到一处,他都非常仔细地观察炮台驻防情况,所走洋面每距约100公里,便用千斤砣试水深浅,详细收集作战所需地理水文数据。与此同时,泷川具和也乘帆船从塘沽出发,沿渤海岸北行。他沿海岸线游历,历时一个月,对沿岸各海口的水深、有无沙滩、海底是泥沙还是岩石、民船数目、运输情况等,都作了详细的侦察和记录,为日军日后在北戴河附近登陆选择厂合适的地点。
    日本小间谍在甲午战争中的作用。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得知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立即将其开赴朝鲜的具体日期电告日清贸易研究所的根津一。根津一马上发给日军大本营。日军大本营即派日本联合舰队出发,9月15日到达朝鲜黄海道大东河口附近。这就为9月18日的黄海海战作好了准备。与此同时,他向日本政府递交一份《中国大势之倾向》的分析报告。他首先指出中国的年财政收入仅有9074万两银子外加523万石米,以中国之大,这是很可怜的。他估计,以当时的形势来看,早则十年,迟则三十年,中国“必将支离破碎呈现一大变化”。而就在他写完这篇文章后仅十六年,武昌一场仓促而粗糙的革命就居然引起了连锁反应,几乎是瞬间将一个老大帝国毁灭。这样的分析,出自一个间谍之手,也可见日本的间谍实在并非只是战术层面的,而是战略层面的。由于他刺探中国情报的特殊贡献,被日本天皇召见。
    清朝运兵船「高升号」被不宣而战的倭舰「浪速号」击沉,正是获得间谍石川伍一的情报,才打响了甲午海战第一炮。
    石川早年在东京攻读汉学,后到中国加入间谍机构,几年间在上海、烟台、汉口、天津等地搜集情报,迅速发展。他领导成都一个间谍组,绘制出详细的四川地图,受到日本军部嘉奖,直到抗日战争该图还有用。
    石川在天津领导的汉奸刘棻是北洋水师军械局书办,直接掌握清朝送往朝鲜的弹药、军械。一八九四年七月,日军增兵朝鲜,对驻朝清兵形成战略包围,李鸿章决定从海路增援牙山。日寇得到石川的情报,派主力舰「吉野」、「浪速」等快速舰队去拦截清兵船。
    在日本佐世保军港也有中国情报站,经长崎发往上海的密电马上转到天津李鸿章手上,威海的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奉命升火待发。可惜中国驻英公使龚照瑗和俄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福禄告诉李鸿章:英国会责问日本挑战清朝,俄国会出兵阻日。丁汝昌遂遵令熄火。
    七月二十五日,护送援军的「济远」、「广乙」舰回航时,受到日舰偷袭败退,清廷向英国租用的商船「高升号」被日寇「浪速号」击沉,八百余名官兵殉国。
    八月一日,中日宣战,日本驻天津外交官撤走。「高升号」阵亡官兵家属冲上日本人乘坐的英国轮船「重庆号」,搜获间谍石川的罪证。九月二十日,石川伍一同汉奸刘棻被处死,但李鸿章家中的奸细一直没查出。
    腐败清政府反间谍不力自食恶果。甲午战争爆发后不久,清军搜出日军俘虏进攻山东半岛时携带的一张地图,上面村、路、炮台、营房、山、河、井、树都画得十分清楚、详细,一目了然。对于日本间谍的活动,张之洞等有识之士十分忧虑,纷纷上书,就反间谍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一是反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保护日本间谍。甲午战争爆发后,一些日本间谍躲在租界内得到各国尤其是美国的袒护。一些间谍被捕后,也有外国使节为其说情。针对这些情况,应严查间谍,美领事不得袒护。
    二是主张实行保甲,严惩汉奸。日本间谍往往通过汉奸为其搜集情报。清除汉奸是反间谍的根本所在。
    三是对百姓实行安抚。很多地方由于年年发生饥荒,再加上战乱,民不聊生,在日本间谍粮、钱的诱惑下,有人为了生计当起了汉奸。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仅仅靠严惩是不够的,必须推行奖赏揭发的政策。
    四是禁止日本人剃发改华装。由于日本人与中国人眼睛、头发的颜色一样,相貌相似,只是发式、服装不同,日本间谍在中国往往剃发改装冒充中国入,很难识别。为此,日本人在中国改华装者应按间谍治罪。
    清政府曾采纳了一些意见,采取过部分防谍措施,破获了几起间谍案。但从最后结果来看,日本的谍报活动还是取得了成功,而这与清政府吏冶腐败、不能严守军事机密、不重视防范间谍有很大关系。
     在两国关系已十分紧张、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清政府还为日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为发动战争作最后准备的实地考察提供大量方便,予以殷勤接待。李鸿章更是视他为座上宾,奉若神明,还请他参观了军工厂、军事设施和军队的操练。更为严重的是,两国交战之时,仍有清政府官员为谋求个人私利置民族利益于不顾,为日本间谍提供情报或其他帮助。李鸿章的外甥、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为牟取暴利,居然盗卖弹药给日本军队。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通过上海候补道张鸿禄向日本军队出售大米等粮食。李鸿章本人在处理日本间谍的问题上,也表现出十分明显的袒护之意。对清军抓获的间谍,李鸿章不仅不杀,还以杀了要赔钱为由,送给他们路费,释放他们回国。这真是人家把你卖了,还帮着人家数钱。
    在这种情形下,洞悉清朝军队军情的日军最终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北洋海军却全军覆灭。甲午战争后,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而中国则更深地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实事上,日本对中国的谍报渗透一直没有停止过,日本针对中国的间谍活动从18世纪就已经开始,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对中国情报刺探活动达到高潮,从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期间都有大批日本商人,江湖“浪人”出入中国,甚至去了西藏、黑龙江、云南、广西边陲。进入20世纪,日本队中国的情报战更加猖獗,特别是侵华战争前夕,日本向中国派出了难以计数的谍报人员,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军队的指挥官,都无奈地选择使用日本的军用地图,这是因为日军的军用地图,比中方的军用地图精确许多,重要地段的一棵树、一间房,都被记录得一清二楚。这说明,日本对中国由来已久的窥视。
    日本间谍不对中国的政治、军事感兴趣,几乎渗透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当中,接触到很多领域的实际的内容,包括专门的技术,知识产权,具体的运作,包括原料的配制等等各个方面,所以对我们整个知识产权的侵入、影响、打击,应该说非常大。比如:早在19世纪初期,日本间谍就曾打听宣纸的生产技术,90年代初期,日本人又到了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但由于当地的人们警惕性高,最后日本人无功而返。一年之后,另一批日本人来到了,浙江某县造纸厂,此厂领导在被蒙蔽贿赂后,对日本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问必答,据说连蒸煮原料的碱水浓度这样的细节都详细告诉了日本人,日本人回国后,利用得到的情报改良生产技术,不久之后成功生产了宣纸。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