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主导型火炮——红夷炮技术处于欧洲17世纪加农炮系列的水平上。至战争之际,泥模制造的火炮技术已和欧洲砂型铸炮、实心钻膛技术缩小了一些差距。广东佛山铸造的生铁炮反映了当时沿海炮台所用海岸炮的基本情况,浙江镇海龚振麟首创的铁模铸炮技术是清军火炮的最佳缩影。根据弹道特性划分,清军火炮主要的类型有:重型红夷炮、轻型火炮、冲天炮、抬炮等。英军火炮仍旧属于以黑火药做发射药的前膛装滑膛时代,炮膛呈圆柱体,炮形呈圆锥形体,由炮耳和尾纽等附件组成。其形制、设计思想未发生质的变化,类型上也以加农炮为主,但质量上优于清军。分为炮管较长而弹道低伸的加农炮、炮管适中而弹道较弯曲的榴弹炮、炮管较短而弹道弯曲的陆用臼炮、海用加农炮以及康格里夫火箭炮等,火炮因用途而配套,射程与杀伤力远近兼顾,其类型已适应了陆战、海战、攻城战和山地战等战术需要。 清军炮弹技术方面,用有石弹、铁弹、蜂窝弹、链弹、空心爆炸弹和仿制的英夷爆炸弹等。 石弹材质取料容易,但常不规整,易增加炮膛内径和弹体之间的游隙值,炮弹出速无力,且易对炮膛造成损害,其性能在炮弹种类中为最差。 中国传统型神机炮多用铅丸炮弹。大口径火炮需用铁弹而不用铅弹,是因为铅虽有熔点低、杀伤力大、铸造与修复容易的优点,但其操演日多,屡经火炙,易于炸裂,且较铁弹为软,磕碰、挤压会出现凹凸不平,打放时常常需缠裹棉布,密封炮膛。清军火炮主要发射斤两偏小的球形实心铁弹。其用生铁或铅铸造,腰间有缝线、极光溜的炮弹比例有限。实心铁弹用法是炮手利用“打水漂”的原理,让它在平地上弹跳,高速横扫敌方的密集纵列,攻击效果取决于炮弹的反弹、碾压和撞击效果。清军炮体庞大,生铁材质的球形实心炮弹却很小,一般重1.5—15千克,而英军木帆船的甲板和舷侧板一般是按照能够抵抗30.8千克实心弹的冲击设计制造的,故常有“碰回”之说。 蜂窝弹源于明末中国引进的欧洲红夷炮弹。蜂窝弹包括与口内径吻合的封门子和碎铁碎铅组成的群子。封门子对准目标,靠撞击攻坚。群子被包裹在细长的口袋里,对骑步兵的杀伤力很大。但其速度丧失得很快,只在距大炮150—500米的距离内有效。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火炮发射的蜂窝弹变化不大。每门火炮除配火药外,通常配有封门子40个,群子400个。清军火炮发射的链弹是用铁链或铁杆连在一起的两个半球形铁球,发射后铁链在飞行中会被两个铁球拉开,专门对付敌方战船的桅杆。 清军火炮发射的空心爆炸弹和仿制的英夷爆炸弹,需先后点燃火绳和火门处烘药,若偶发不出危险系数很高。清军对战争中英军使用的几种空心爆炸弹感到非常惊奇,后来,在战争中也很快学习、模仿、试制了英夷的爆炸弹。 相比之下,英军炮弹技术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