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之战,大顺军参战兵马大约近十万人(也有说是6万);吴三桂的关、辽兵合计约为五万;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自然,在三支军队中清军战斗力最强;吴三桂部是原明朝官军中的精锐;大顺军是自1641年迅速扩展起来的队伍,大部分兵员素质不如清方,但是,他们是一股新兴势力,纪律严明,富于朝气,不像明朝官军那样腐败。集结在北京地区的大顺军击破吴三桂部明军是绰绰有余的。而介于顺、清之间的吴三桂部则具有举足轻重之势:降顺则李自成的兵力约为来犯之清兵一倍,而且山海关要隘不致拱手让敌,即便在同清军作战中局部失利,大顺政权可征调的增援兵力较清方要大得多;吴三桂叛投清方,双方兵力对比和态势就颠倒过来,清、吴联军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由于大顺政权在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失策,导致其在山海关战役失败。 九.李自成政权的瓦解 山海关战役是明清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对于推翻明朝后究竟是由大顺朝廷还是大清朝廷统治全国关系重大。战役的结果是清胜顺败,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目光短浅,战略和策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最终自酿苦酒。 山海关战役的意义在于:1、大顺政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2、满清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3、以吴三桂为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力量。 由于在山海关战败的大顺军是李自成统率进京的全部精锐部队,李自成匆忙之间已不可能组织起对吴三桂和满清进一步进攻的有效抵抗,4月30日,李自成率残部撤出北京。很快北京、河北、山东等地易手。 这时,李自成没有一个巩固的根据地的恶果显现出来了。传檄而定的基础是你必须有一支不可战胜的军事力量,别人都打不过你。现在,你被打败了,溃逃了,你坐不了天下了,对不起,我就没必要拥护你了。于是,各地纷纷反叛、独立。李自成政权顷刻间土崩瓦解,李自成退到关中,依然没有挡住满清和吴三桂的军事进攻,此时,大顺政权事实上已经又变成了到处流窜的流寇。 1645年4月下旬,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遇当地民团袭击,被杀(也有说,李自成出家当了和尚)。李自成政权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十.李自成的失败并不是由于腐化堕落 李自成大军进京后,虽也有部分将领花天酒地,但短短二十多天,李自成大军就已经腐化得不能作战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李自成败于腐化是把问题简单化了。 李自成推翻明朝后迅速失败,具体原因可以有千条万条,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条: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才,没有得天下的本事。他不是朱元璋,不是刘邦,更不是李世民。他在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建国方略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能拿的上台面的东西。辅佐他的牛金星、宋献策之流更是不入流的政客。在军队将领方面,也没有象李靖、李世绩、徐达、常遇春那样的帅才。所以,李自成得不了天下,最多能象五代的朱温、李克用那样,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势力。 李自成失败得太快太惨,令人叹息!但他的迅速败亡和满清迅速击败各地割据势力统一中国,也使明朝灭亡后中国没有再发生两晋南北朝那样的几百年战乱,或汉末三国、唐末五代十国百年的战乱,也没有再来一次宋、金、西夏分疆裂土式的割据共处。否则,现在的中国有多大的疆域都是个疑问! 从这点来看,李自成的迅速败亡也未尝不是好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