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此时已是孤城一座,而且兵力单薄,史可法决定凭城固守。围城战期间,多铎七次致书史可法劝降,均遭拒绝。二十一日,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歧凤出城投降,守城力量更为薄弱,史可法率四千亲军,坚守西门。二十五日,清兵以炮攻城,破西北 角,城陷,明军在巷战中英勇抵抗,全部牺牲。史可法被俘后,拒绝多铎亲自劝降,壮烈殉国。清兵占领扬州后,纵兵杀掠十天,居民死伤数十万,城市被毁,史称“扬州十日”。 五月初,清军从瓜洲渡江,明军长江以南防线全部瓦解。镇江被占后,朱由崧逃往芜湖。十五日,南京留守官员开城降清,历时一年的弘光小朝廷遂告灭亡。朱由崧于一周后为叛将刘良佐俘献清营,第二年在北京被杀。 清军占领南京,不仅埋葬了最有可能复兴明朝的一个政权,而且为在江南继续扩大领土,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不久,内院大学士洪承畴代替多铎,赴南京总督军务,加强政治招抚。博洛、李成栋、刘良佐等率清军进攻杭州,一路上,南明地方官员纷纷投降。六月十三日,潞王朱常淓在杭州投降。与此同时,阿济格在湖北镇压大顺军主力后,沿江东进。沿途受降明军左梦庚、金声桓部三十六营共十几万军队,既而南下,占领南昌等城。至此, 江南大片为清军所有。 ②南伐隆武、浙东政权 弘光政权覆灭后,东南地区先后又出现了两个明政权。顺治二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七日,张肯堂、黄道周、郑芝龙等旧明官僚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年号隆武,是为隆武政权。次日,张国维、张煌言等另一批旧明官僚拥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是为浙东政权。两政权都占有一定地盘,拥有一定兵力,但政治腐败、内部分裂,相互间不能协同作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