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要纂深藏密室 《殿》先图后文,互文并证,让读者对广西当时的军政情况一目了然。此书属高度的军事机密,如果落入敌人之手,攻克广西便如囊中取物,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朝廷将它深藏于密室,致使当时能见到的人很少,后人更是只闻其名,不见其影。 由于广西明代留下的志书文献不多,虽然此书是防范少数民族的军事总结,但涉及了广西行政区划、山川地理、民族分布、民情等内容,特别是该书地图中,有多幅对民族分布情况标示得很详细,还使用了一些土俗字和简笔汉字,实属罕见。对后人了解和研究明朝,十分有价值。此书虽有部分图文辑入了《广西通志(万历)》,但学者们难已解渴,他们四处寻觅此书下落,但它始终杳无音讯,以致于清康熙年间的学者王如辰认为此书“销磨于飘风凌雨之中,不可复见”。不少学者也认为此书已失传了。 尘封百年重见天日 中外学者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找《殿》,后来经查实,当今世上能确认的《殿》仅有两个不全藏本,一本在北京图书馆,一本在日本内阁文库。 此书是如何流落到日本的,至今还是个谜。有学者联想到了“皕宋楼书劫”。据史料记载,清代著名的四大藏书家之一陆心源(今浙江湖州人,官至福建盐运使),生平酷爱藏书,筑有“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楼藏书,藏书达15万多卷。谁知大儿子陆树藩是个败家子,将父亲的大量藏书贱卖给了日本岩崎氏静嘉堂文库,整船的古籍运往东洋。后来这些书籍并入了日本内阁文库。于是有学者猜测,《殿》极有可能是这样流落海外的。 所幸的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谷口房男先生将日本内阁文库《殿》的复印件带回了它的出生地——广西,并决定出资重印此书。他找到了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范宏贵。据已70多岁高龄的范宏贵回忆,日本内阁文库的《殿》缺了两页内容,他于是专程到北京图书馆借阅《殿》,将缺失的两页手抄回来,才使此书完整无缺。1992年,经过范宏贵的校点,添加注释,新版的《殿》终于重见天日了。 陆月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