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9)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兰州晚报A36 佚名 参加讨论

      
    

     毛泽东八改《清平乐·六盘山》
    今年的12月26日,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0周年。为此,我们专门采写了这篇稿件,以纪念伟人。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一首人们所熟知的诗词。几十年来,《清平乐·六盘山》一直为人们所传颂,并把这首词作为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
    可是,人们并不知道,《清平乐·六盘山》原先并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长征谣》。当初也不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这个样。这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毛泽东八改《清平乐·六盘山》。
    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兰州大学的庆振轩等专家学者。
    高峰六盘山
    六盘山是一座著名的山峰,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海拔2800多米。古代人们称之为大陇山。如今在《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的推波助澜下,六盘山已为全国各地的人们所认识,每年大量的游客慕名前来,感受毛泽东主席在《清平乐·六盘山》中描写的那种意境。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当年,毛泽东写下《长征谣》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长征最为艰难的岁月已经过去。
    今天人们可以从隧道中轻而易举地翻越六盘山,而在长征中六盘山则是横亘在陇东高原上的一座天险。1935年、1936年,红二十五军、中央红军先后翻越六盘山。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中由一三军团和中央领导机关组成的陕甘支队北上。10月5日,红军进入宁夏西吉县境内。这时,国民党军为了阻截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会合,在六盘山一带设置重兵。在六盘山周边有国民党毛炳文两个师、东北军何柱国的骑兵部队,门炳岳及西北马鸿宾的部队,形势相当严峻。
    根据敌情毛泽东决定从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青石嘴一带突破包围,穿越平银公路,直插六盘山东边的泾源阳清村。在前进路上,红军战士意外发现在青石嘴一带驻扎有敌人的一个骑兵团。这时已接近中午,敌人正在开火做饭,戒备相当松散。于是红军乘敌不备,发起突袭,消灭了敌军,而且缴获了100多匹战马及十多车物资。红军用缴获的物资迅速装备了一个骑兵侦察连。后来成为开国上将的梁兴初就是这支骑兵侦察连连长。
    毛泽东在翻越六盘山的过程中,一边爬山,一边构思了最初的《清平乐·六盘山》即《长征谣》。兰州大学文学院的庆振轩教授认为,《清平乐·六盘山》是1935年10月7日,红军翻越六盘山时,毛泽东登上山顶所作,定稿是在这一年的12月。毛泽东在攀登到六盘山山顶上,极目四望,真正体会到了秋高气爽的北国风光之后,回想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如今都已成为过眼云烟,那些至今仍坚持战斗在南方的同志们怎么样了呢?经过二万五千里艰险路程,无数战斗锻炼过的红军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来。想到这些,一种难以言表的思绪涌上心头。于是,也就诞生了一首名传千古的绝妙好辞。
    行军歌曲《长征谣》
    今天人们看到的《清平乐·六盘山》,并不是现在的样子。毛泽东最初写《长征谣》除了抒发自己的情意外,还有鼓励红军战士行军的作用,所以最初的《清平乐·六盘山》带有行军歌曲的性质。庆振轩教授介绍说,阿英曾经在他的《敌后日记》中抄录了1942年8月1日新四军《淮海报》副刊上刊登的两首毛泽东诗词,其中有一首是《长征谣》,当时是这样的:“天高云淡,望断南归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两万!同志们,屈指行程已两万!六盘山呀山高峰,赤旗漫卷西风。今日没着长缨,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同志们,何时缚住苍龙?”
    有专家认为,这就是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的初稿。
    《长征谣》相比《清平乐·六盘山》的口语和重复之处较多,这也是毛泽东日后修改的原因之一。我们现在读到的《清平乐·六盘山》是经过多次修改以后,才最终定稿的,专家研究认为,毛泽东对《长征谣》前后修改了8次,才成了《清平乐·六盘山》。但是,无论如何修改,其结构大体相同,修改的仅仅是个别用词。
    前后8次修改并没有影响到它的传播。毛泽东在六盘山顶上,写出这首词后,立即在红军队伍中传唱。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流传的地域也越来越广。新四军《淮海报》上刊出之后,1949年6月再版的天津知识书店出版了关青编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书,在这本书中这首词题为《咏红军·长征》,分上、下两阕。1949年8月1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了这首词。1955年编辑出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中再次收入了这首词,它的题目被改为《毛泽东同志长征词·清平乐》。正式发表于1957年1月号的《诗刊》。随着一次次的刊登,毛泽东也对这首词进行了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到《诗刊》刊载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词中重复的地方和口语化的地方被删掉了。如:“同志们呀同志们”在《清平乐·六盘山》中就已经看不到了,因为《长征谣》已经完成了它行军歌谣的使命。“红旗漫卷西风”在《长征谣》中是“赤旗漫卷西风”,在最早刊载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是“旄头漫卷西风”,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一书中,毛泽东才将其改为“红旗漫卷西风”。这样用红旗对比天高云淡的蓝天,尽现红军战士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
    八次修改成华章
    庆振轩教授长期致力于唐宋诗词的研究,在下工夫研究唐宋诗词的同时,也对革命诗歌进行了研究,先后出版了《毛泽东诗词辑注》、《领袖诗词与军事思想》、《周恩来诗歌全集辑注》等作品。在采访中他认为,“从《长征谣》到《咏红军·长征》再到《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对这首词先后修改达8次之多。仅是《清平乐·六盘山》中的“红旗漫卷西风”中就先后有三次。
    从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的严谨态度可以看出,伟人并不是天生就具有雄才伟略,而是经过多次磨难,一次次地锤炼才成为伟人的。纵观毛泽东诗词,基本上都有修改,向毛泽东提出修改意见的有知名的学者专家,也有普通人。不论什么样的人,只要提出有道理的修改意见,毛泽东总会认真听取,综
    合归纳,融入修改自己的诗词之中。最终毛泽东也成为国内外公认的诗词大家。
    “文章不厌百回改”,在毛泽东修改诗词的背后,其实是伟人人
    格魅力的展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吸取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的写照,唯其如此才能在紧要关头,作出正确的选择,最终赢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