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比率来计算,当时城市中少壮者约为44.36万,如果这些均作为武昌城的少壮人口;当太平军离去时,男子从者十之九,女子从者十一二,以一半计之,也就是22万多人。而且这个人数统计是指整个武昌府的城市人口,包括了武昌城外其他县城的人口。且如前所述,武昌城中的人逃走不少,少壮者并未全部加入太平军,所以当时有十几万人随军是比较恰当的,加上占领武汉前的7万到8万太平军,大概有20多万人。 太平军东下时的船只数量也可佐证这一点。太平军东下南京,分水陆两路前进。谢介鹤随太平军至金陵,在张继庚内应事件败露后逃出。他回忆陷入太平军后的所见所闻时说:“咸丰三年,癸丑正月二十九日,粤逆洪秀全、杨秀清等至金陵,其陆路分贼营二十四座,每营多者二三百人,少者五六十人。”据此看来,太平军陆师力量在5000人-7200人之间。水师力量可根据船只数加以推算。当时太平军有船只万余,由于这些船主要是民船,每船不过可载十几人。即使湘军专门制造的战船也不过“长龙每船24人,舢板每船14人”。以每船平均15人计算,万余船只也就是20万余人。 所以,张德坚关于从武汉东下时太平军人数有50万的说法有点夸张,而萧盛远的说法可能比较真实。扣除先前的7—8万太平军,随太平军东下的武汉人在12—13万左右,但这些人中有一些确实是被迫的,如前述有的是为了保护家人,立场并不坚定;且当时太平天国尚未建都,管理不严密,为民众的逃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东下途中及攻占南京前大部人已伺机逃走。据载“未几,男子被掳逃归者十八九,女子回者十一二”。真正留在南京的武汉人约6万—7万而已。 从武汉直至南京,太平军势如破竹,所过州县,民众已经逃离。如九江,太平军到时,“已阒无人,贼无可留恋,遂帅众蔽江而下”。安庆城内居民“已徙去十之八九”。因而,从武汉至南京途中,太平军并没有吸纳多少人员。所以,真正迁徙到南京的大致在13万—15万人之间。沈梓在《养拙轩笔记》中载太平军到金陵城外,实际不过十数万人,也说明了到南京时的太平军人数不是太多。太平天国奠都后,这些人中大部留在了南京。 三、太平军占领南京后至奠都前南京人口数量的变动 太平天国奠都前南京城的人口主要包括两部分:军人和平民。 南京是清朝在江南的政治、军事重心之一,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清朝在南京驻守了八旗和绿营。南京的八旗官兵共6 347名。按照清朝的军事制度,家属随军居住。传统中国家庭的规模学术界估计为5人,以此计算,南京城中的八旗人员及家属有31735人。此外,清方在南京有绿营兵1 300人;太平军攻占武汉后,藩司祁宿藻募乡勇10000人,协同八旗、绿营共同防守南京。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下外城,太平军损失人数据清军报告为4000人。20日太平军开始攻打内城。此时,满城总兵力是8000人,其中旗兵4000人,雇募汉族壮勇4000人。按照上帝教的教义,属于“妖孽”的满人是被排除的对象,这激起八旗兵战死沙场的决心,双方战斗激烈,太平军伤亡数千人,而八旗连满族妇女“俱登城佐守”。满城被攻破后,太平军“屠驻防婴孺无遗,复驱隐匿之妇女出聚宝各门尽于桥上杀之,河水皆赤”。内城之战使八旗及家属遭到严重损失。具体死亡人数府志载:其溃围而出者才八百余人,经将军苏布通阿奏请集为一营;同治三年,富明阿率之由扬州大营凯撤回防,有官29员,甲兵存三百余名。县志上的记载大致相同:驻防遗兵仅存马甲336名,步兵61名。总之,攻打内城时,根据统计数字,旗兵死亡31 000多人,乡勇死亡约4 000人,太平军死亡近10 000人,再加上攻打外城时太平军的死亡人数4 000人,以及清军、乡勇伤亡数(没有确切数字),一共死亡至少5万人,其中可以计入奠都前南京城人口损失的双方军队人数为4.5万人。 与军人的伤亡相比,平民在战争中被杀的并不多。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破南京外城,为了避免连累无辜,入城即呼“百姓皆闭门,敢出者杀”,又传“门上须贴顺字,厅事须设几,置茶三盏,男子须脱去领帽”的命令,百姓均遵行。在肃清残敌的过程中,除了满人和在外面被误杀的少数平民外,被太平军直接杀害的并不多。不过,受贞节忠孝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尽忠于清朝的人得知太平军攻破内城便纷纷自杀。 此外,太平天国的男女别营制度导致一些民众自杀身亡。在完全占领南京后不到三天即1853年3月22日,杨秀清下令在天京实行男女别营,全城居民以25人为单位,分别按照性别编入男馆或女馆,传统的家庭被废除。客观地说,男女别营制度有其积极的一面。在《金陵省难纪略》一文中,作者在列举了忠贞者的种种事迹后进一步说道:“惟妇女之死,无铮铮特异者:缘贼禁奸淫甚严,其党皆不敢犯,故妇女无逼迫难已之情,因元激烈可传之行;不过女随父,妻随夫,同时殉难而已。”但是,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人们满足物资和精神需求的基本单位,民众对它有深厚的认同感。所以,当男女别营制度颁布后:“父母弟兄妻子立刻离散,家业顿抛。有请缓颊至来日遵行者,遂于夜间或合室焚毁,或全家自缢,或近河塘牵连投水,纷纷无数。有一家数十口者,有同居三四姓者,望衡对宇,烈焰日夜不绝。水面浮尸或仰或仆,拥挤莫辨。其闭户仰药悬梁者更不知纪极。” 太平天国攻破外城至男女别营实施前,南京城死亡的人数时人记载不一。《金陵省难纪略》记载为:“数百万生灵,城初破死者盖已不下数十万矣。”《孙亦恬金陵被难记》的记载大致相同:“统计城中之人被戕者、自尽者不下数十万。”《患难一家言》也有“城中死者无虑数十万人”的记载。与此相反,《张继庚遗稿》中记载内城攻破后,外城居民死难者不过万人。哪种记载更切合实际呢? 太平军攻入城时由于及时宣传,躲在家中的大部分百姓没有受到伤害,只有那些在外者可能被误杀,根据时人的记载,死亡的人不多。而太平军入城后的政策对一般的平民和富商并不构成生命威胁,只是要求他们按照太平天国的制度行事而已,通常情况下,这些人不会自杀。所以,那些认为南京城中民众死亡数十万的说法,可能是一种文学手笔,夸大了当时的情形。但张继庚所记载的万人显然也低于民众实际的死亡数。笔者统计了《上江两县志》中所列除八旗外的死者名单,共10 130人,而县志中所载的人数是低于实际死亡数的。正如一位目击者所记载的那样:“自余族伯全家殉节外,城中合门死难者甚多,无从稽考,仅就目见耳闻者,已不胜纪,然其中死节最烈者,殊不忍没也。略纪一二。”能够被记载下来的只是一部分。可见,张继庚的记载也是不真实的。 南京城中民众死亡的人数究竟是多少?上元人李滨根据官方材料约二百余种所写的《中兴别记》曾对当时的殉难情况按时间分门别类地做了记载:除了有功名者外,“凡男妇暨侨寓,其无死责而执不辱之义者,水火沉经,顺若正命,盖不下数万人,合门自尽,快于一瞑,复数百家”。数万以5万计,数百家按户均口数5人算约2 500人,官绅死亡人数据方志所列名单统计共3 432人,这些合起来大约6万人。加之被误杀的以及其他因素死亡的,平民的死亡数会高一点。所以,《中兴别记》的记载可能比较真实,即当时城中平民死亡的不超过10万。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攻入南京前南京城的原有居民约54—90万人,到达南京的太平军及其随军家属又有13—15万人,扣除攻击外城战死的0.4万人和攻击内城战死的1万人,奠都前实际留居南京的太平军为约11.6—13.6万;八旗及其家属死亡人数达3.1万余人;由于太平军军纪严明,平民的死亡主要是自杀造成的,总死亡数不超过10万。合而计之,太平天国奠都前,南京城总人口大约在52.5—90.5万人之间。 延伸阅读:马克思如何评价太平天国 本文摘自《春秋大义》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熊逸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