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李定国连歼清朝二王,复地千里,军威大震之时,身为南明永历王朝实权者的孙可望非但不趁机出兵,收复失土,反而愈加妒忌,认为定国功高震主。当初,定国攻克桂林,送到贵阳的缴获物品中鲜有金银财宝。孙可望听信小人之言认定李定国不是私自藏匿就是分赏将士示恩于下。衡阳之战,孙可望不派兵支援,却仍获大捷,到击毙尼堪的消息传来时,孙可望妒火中烧,决心除掉定国。 他假意派人至衡州慰劳,封定国为西宁王,李定国道:“封赏出自天子,今以王封王,可乎?”拒不受封。可望更怒,唯恐楚粤人心尽归定国,遂召其归。定国未应。十月,可望出兵沅江,连续下书七道,催定国至靖州相会,图谋害他。刘文秀之子不忍,密书举发可望阴计,令定国切勿前来,枉送性命。 定国行至武冈州,见书,不胜愤慨,他原希望孙可望率部由辰州东进,同己部合击湖南清军,若能全歼该军,势必使满洲八旗实力大损,远近闻风丧胆;然后会合夔东十三家兵力北取湖北,东攻江西,很可能形成势如破竹的局面。如今知可望不顾大局,蓄意害己,不由心灰意懒,他对部下将领说:“不幸少陷军中,备尝险艰,思立尺寸功,匡扶王室,垂名不朽。今甫得斩名王,奏大捷,而猜忌四起。本欲共图恢复,今忌我如此,安能成大功乎?今妻子俱在云南,我岂得已而奔哉!”遂率军撤入广西,从此避免同孙可望见面。 李定国撤兵不久,清兵反攻,孙可望战败,两军相持于靖州、武冈一线,本来复湘的大好局面化为乌有。定国与可望二十年的兄弟情谊烟消云散,联明抗清以来前所未有的复兴良机也成昙花一现。若干年后,大儒黄宗羲追忆往事,仍恨恨不平,叙道:“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在明末所有将领中,只有李定国指挥的野战军,组织大规模运动战和歼灭战,敢和十万八旗劲旅死磕,打破满清“八旗兵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这源于他高超的军事指挥天才,以及无与伦比的自信和勇气,当世无人可以望其项背,名副其实的天才军事家。 孙可望排除异己的做法,打乱了定国并力恢复湖广然后东进的计划,他只好另辟蹊径,联络郑成功夹取广东,共图兴复大业。顺治十年二月,李定国率部从广西贺县出发,占领战略要地梧州,接着出师广东。三月十四日攻占开建和德庆州,二十五日进抵肇庆城下。定国一边联络郑成功,一边分兵占领四会、广宁。 李定国大军入粤,使两广地区的抗清力量受到鼓舞,纷纷起而响应,配合作战。二十六日,李定国亲临肇庆城下,全线强攻,明军架梯攻城,挖地道入城。不日,城内城外,尸横遍地,血流成河,清兵始终据城顽抗,迟迟难下,数日后,尚可喜亲率主力赴肇庆支援,由于援军迟迟不至,尚可喜得以全力对付李军。 四月初八,他下令从东、西炮台各凿一侧门,出其不意地冲出城外夺取李军所挖地道口,随即放火熏燎地道内隐藏的李军,死者不知其数。李定国被迫离城五里下营。尚可喜趁明军立足未稳之际,再派主力由西、南两门出攻李定国设在龙顶冈的营垒。一番苦战,明军败。李定国强攻肇庆不果,原寄希望的郑成功等军又杳无消息,他审时度势,决定主动撤回广西。 肇庆战役失利后,李定国并未气馁。他总结教训,肯定东、西夹攻,恢复广东是南明中兴的最佳战略。因此,他酝酿再度发动广东战役之时,多次派使者前往厦门同郑成功联络,最终决定由定国出广西走陆路,成功经潮惠由水路,并力进取广东。加之永历朝廷诏敕两广明军、义军,全力配合。一时间,南明复兴重新燃起了希望。 顺治十一年二月,李定国聚集全部主力,由广西柳州出兵入粤,临行时,定国踌躇满志,他召集诸将,慨然道:“诸君平日仰慕文山、世杰诸公之忠义,而今之势恰如宋末,驱除鞑虏,以身报国,只在今日,盼我等追先烈之遗志,毋得其憾可也。”定国军南出横州,经广东灵山取廉州府,下高州、雷州。广东各处义师群起响应;清平、靖二藩和督抚标兵不敢迎战,龟缩待援。李定国再派使者往厦门督促郑成功率主力入粤,会师新会。 李定国东出两粤,查继佐曾作“歌一匡”:墨子叹息,以粤为国。 晋王曰:不然,一匡天下,战胜数千里,檄试诸儒雅,并及天下流域者。今日衡文昨跨马,倾国风流应独写!此时臣心最欢,可痛饮一石也! 李定国挥师入粤,一心报国,郑成功却患得患失,空言应付,定国占领高州府月余,仍没得到郑成功出兵夹攻的消息,故于四月再派使者致书成功,信中透彻地分析了战局态势,称中兴之望在克广东,广东克,则全局皆活,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均可势如破竹,而复广东之关键在克新会,新会是广州南面重镇,克新会,可乘势攻克广州,恢复广东全境便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