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明“北京保卫战”:力挫蒙古铁骑 避免明朝夭折(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十三日,也先集中主力进攻德胜门。于谦早料到瓦剌军可能要从这里进攻,就派石亨预先埋伏于德胜门外道路两旁的空房中,明军只派少量精骑迎战瓦剌军。接战后,佯装败退,瓦剌军以万余骑追来。待瓦剌军进入明军伏击圈时,范广出敌不意,指挥神机营突发火炮、火铳,同时,石亨所领伏兵突起夹攻。瓦剌军大败,有“铁元帅”之称的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亡。瓦剌军又转攻西直门,明守将都督孙镗率师迎接。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明军斩敌前锋数人,迫其北退,孙镗又率军追击。瓦剌军合围孙镗,孙镗尽力拚杀,一度退到城边。幸高礼、毛福寿和石亨率兵前来增援,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去。 
    这次战斗后,于谦根据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作了部署,加强了西直门和彰义门之间的军事力量,命毛福寿于京师西南各要口设置伏兵,以待策应。将领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应援。瓦剌军在德胜门和西直门受挫后,又在彰义门发动进攻。于谦命武兴、王敬、王勇率军迎战瓦剌军。明军神统、弓矢、短兵前后相继,挫败了敌军的前锋。但明军自己也乱了方阵,瓦剌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武兴中流矢死。瓦剌军追到土城,土城一带的居民,掷砖投石,阻遏了瓦剌军的进攻。明援军赶到,瓦剌军仓皇逃走。
    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京师旦夕可陷。但经过五天的激战,明军屡获胜利,士气旺盛。瓦剌军屡败,士气低落。而进攻居庸关的五万瓦剌军,因天大寒,明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墙壁结冰,瓦剌军无法进攻。经过七天的战斗,瓦剌军的进攻均被击退。罗通三次出关追击,斩敌无数。
    也先又听说明援军将集,恐断其归路,遂于十月十五日夜下令北退。于谦命明军乘胜追击,二十四、二十五日明军在霸州(今河北霸县)、固安等地大败瓦剌军。各地人民因不堪瓦剌军的骚扰,也组织起来进行袭击。明军夺回了瓦剌军沿途掳获的许多的百姓和财物。至十一月初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围解。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也先退走后,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廷内部出现了议和妥协的苗头。于谦沉着谨慎,指出也先的阴谋在于借此向我索取财物,万万不能中敌人的奸计,申戒各边镇将帅要一如既往地做好防御工作。也先在景泰元年(1450年)的几次侵扰边寨均被明军击退。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于谦又对京军三大营进行了改编。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无隙可乘,也先利用英宗进行诱降、胁和、反间的政治阴谋又被明朝识破,拒绝与他议和言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于景泰元年八月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这充分显示了于谦领导明军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彻底胜利。英宗回到北京后,当了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
    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领导明朝军民打败了瓦剌军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保住了京师,使明朝在军事上转危为安。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除了军民的支持外,于谦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头脑,果断沉着,迫使敌军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条件下就范。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因而能做到“片纸行万里,无不惴惴效力”。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