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明代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费和张居正(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三、第三次中日战争的战费和张居正
    明代太仆寺存银,是存着预备买马的银两个,有事时发银添购马匹以应军需,无事时将一部分马匹变价存库以减少马的倒毙及草料的消耗,所以称马价钱。太仆寺存银归太仆寺专管,其出纳不受户部支配,借与户部或其他衙门以充兵饷或别用,原是一种变通的办法。
    明代太仆寺存银,并不始於张居正,而太仆寺存银的积成钜额,则不能不说张居正有很大的功劳。明史张居正传说:互市饶马,乃减太仆种马而令民以价纳,太仆金亦积四百馀万。
    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一称居正力筹富国,太仓粟可支十年,★寺积金百馀万。
    原来明自穆宗隆庆五年准许鞑靼酋长俺答等入贡通市以后,西北边患稍纾,马的需要较减,而每年互市换得鞑靼许多马匹,马的供给又较前增加,太仆寺自无牧养多数种马的必要。准许俺答通贡市,是高拱张居正共同主持力排众议办成的,而居正的减少太仆寺种马,实是很合理的办法。
    当张居正在时,太仆寺银已积存到四百馀万两之多,而太仆寺每年又有经常的牧地收入,所以在居正死后十年即第三次中日战争发动之时,太仆寺存银已达一千万两。挪太仆寺存银作兵饷,虽不是妥善的办法,但有太仆寺银可挪用,当时战费的困难总算解决了。万中三大征役把太仆寺存银几乎用空,神宗不惟不於事后陆续拨款填补,反将剩下的一点零星浪费,真可谓不知道巩固邦本了。幢小品在“而零星宴赏之借不与焉”下接着说:至四十二年,老库仅存八万。每年岁入九十八万两,随收随放各边年例之用尚不足,且有边功不时之赏。其空虚乃尔,真可寒心!
    太仆寺存银只剩八万多两了,而太仆寺每年的收入又随收随放没有馀存,这成什麽光景?万四十二年下距清太祖称号,不过二年。清太祖於万四十四年建号后,随於四十六年兴兵犯边,攻克抚顺。明廷手忙脚乱,当前的困难,便是兵饷不敷,要想再挪借太仆寺银,而太仆寺已没有存银了。於是当年便加派田赋,每亩增银三厘五毫,次年又每亩增三厘五毫,四十八年每亩又增二厘,於是每亩加派九厘,成为定例。此项加派,当时称作辽饷。辽饷的加派生已经使民不聊生,嗣后又添剿饷练饷,明朝也就因此而亡於流寇,使清人乘机入主。
    王启茂谒张文忠公祠诗说:
    恩怨尽时方论定,边疆危日见才难。
    第三次中日战争时,离张居正之死还不甚久,明廷上下享受他的馀荫,却不追念他。到天崇两朝,外患日亟,一般人才想到他的好处,但是国事已败坏不可收拾,张居正复生,也很难挽回危运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