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历十三年(西元1659年)六月,郑成功率领明军十七万人北伐。歼灭满汉清军万余人后,明军长驱直入长江,进抵南京城下;随后却因郑成功本人的指挥失误,莫名其妙地在南京城外大败,明军陆军精锐损失惨重,扎着汉式发髻的明军将士尸体布满了从下关到崇明的江面,其中多有撤退至江边,却得不到明军舰队接应,毅然投江殉国的铁人部队。郑成功手下最勇猛的大将、中提督甘辉身中数十箭被俘,不屈而死。 而为满清赢得南京战役立下汗马功劳的清军主将管效忠也没有好下场,因为损失了数千“真满”而被他的主子发配满洲与披甲人为奴。其时汉人将满洲兵分为“真满”和“假满”,真满自然是那些满洲本部的八旗,而假满大抵就是汉军八旗那些汉奸了。真满一共也就百来万人,死伤不起,管效忠自然是罪过大了。 明军撤出镇江、瓜洲一带之后,驻守南京的昂邦章京喀喀木的满洲兵尾随而至,对所过之处一阵烧杀。《明季南略》仔细地记载了当时的情景。六月二十五日,明军将要撤离镇江城,士兵上街大呼:“汝等可随我去,不然满人要来杀的!”随后放火焚烧府衙,自东门撤离。喀喀木的“真满”赶到瓜洲,见到对岸火起,不敢前进,留在瓜州大肆杀掠。六月二十七日,真满们看到镇江没了动静,壮胆过江,见城中没有明军,便冲进城去奸淫焚掠,数日间镇江成为一座空城。真满们还将瓜洲、镇江、仪真、无锡等地的妇女儿童掠到南京,挂牌出售。难以想像,对自己已经征服了十五年的地方,满人居然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们心中对这片土地的定位可想而知。 同年九月初七,郑成功率军回到厦门。当时厦门岛上有郑成功设立的府治,称为“思明州”,取思忆故国之意。郑成功去世之后,满清勾结荷兰人围攻思明州,将城内人民屠杀殆尽,随后在此厉行迁界禁海,厦门岛沦为一片焦土。1912年厦门光复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复在此设置思明县,以传承汉民族之不屈精神。延续至今,厦门市的中心区仍然称作“思明区”。 回到厦门,郑成功痛定思痛,命令行兵官造报南京阵亡将士家眷,厚赐优恤。十二月,自北京传来情报,满清已经派遣“满酋长达素”(《从征实录》原话)带领真满军队数万人前来“剿海”。这达素是满州镶黄旗人,官至满廷的从一品“内大臣”。这次达素挂了“安南将军”印,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为配合其渡海行动,满清朝廷还调浙直(南直隶)、福建和广东数省水陆师协助之,集合各路水陆部队,人数多至二十万人。 郑成功即令全军收缩兵力,将驻守在沿海数十个岛屿上的明军集中到思明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郑成功开始考虑金门、厦门等沿海岛屿土地狭小,不足以供养大部队,与诸将们商议派军东渡夺回台湾。永历十四年庚子(1660年)正月二十一日,郑成功得到达素的前锋部队已经抵达福州的报告,只好将收复台湾的计划搁置。 到了三月,达素终于亲身到达泉州,开始修整军队,催促船只舵梢,准备刻日进攻厦门。郑成功命令宣毅前镇陈泽、奇兵镇黄应、援剿左镇黄昌带领舰队北上封堵泉州港。这里需要说明一下,“镇”郑成功麾下的明军部队的最大编制,每镇数千人,规模或相当于现在的旅或者师;每镇有自己的名称,如“宣毅前镇”,“骁骑镇”等,不像现在简单地是一个数字。镇的指挥官由郑成功亲自挑选,在称呼他们的官职时往往就直接叫“某某镇某某”。郑军规模最大时据说有七十二镇之多,郑成功若能一一记清他麾下的镇的名字,倒也相当神奇。为解除部下的后顾之忧,郑成功还传令将官兵家眷搬往金门居住,并派英兵镇陈瑞统兵在金门保护家眷。 四月,情报人员通报满洲军队已经修整完毕,随时可能发动进攻。同时驻守舟山的明军将领报告满清从吴淞、南京、绍兴、温州、台州等地抽调的五百多艘战船已经出海南下。四月初九日,郑成功向全军发表演讲,号召大家“灭此朝食”,并进行战役部署。 为方便对厦门地理不熟悉的朋友们,我在这里附上一张厦门地图。图中正中的岛屿就是厦门岛,标示“思明区”的位置就是当年的“思明州”驻地,这个地方紧临美丽的鼓浪屿。厦门岛的正北如今以海堤与集美区相连。在明末这里没有海堤,却是厦门岛与大陆最近的地方,因此“高崎”是一个防御重点。高崎的对岸,即今集美区,当时是同安县的辖地。当时的同安县城人民被满清屠杀殆尽,两万余尸骨埋在城东北的大轮山下,至今有一碑曰“万善同归所”。而著名的汉奸施琅,当时正从同安副将升任同安总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