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宁远大捷(6)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洒荡也。望故乡以何日,即转劫而无期,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尔其勉之!不腆之奠,涕与俱之。尚飨!
    明朝与后金的宁远之战,明军在主战场——宁远城获胜,而在分战场——觉华岛失利,但总的说来胜利是主要的,所以明朝称这场胜仗为“宁远大捷”。  宁远之战,明朝之所以大捷,后金之所以大败,其原因诸多方面而又错综复杂。
    在政治方面,后金进攻宁远的战争,已由统一女真各部、反抗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变成为掠夺土地人民、争夺统治权力的不义战争,因而遭到辽东汉民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努尔哈赤对辽沈地区汉民的错误政策,引起后金与明朝两方面辖区汉民的不满和恐惧,从而促使宁远军民拚死抵御后金军的进犯。西洋大炮是袁崇焕获胜与努尔哈赤失败的一个基本因素  在军事方面,三年之间,后金兵没有大的野战,额真怠惰,兵无斗志,器械不利;忙于整顿内务,未作军事准备。明朝袁崇焕却在积极备战,修筑坚城,整械备炮,训练士马——组成关宁防线。后金打了一场最为兵家所忌的无准备之仗。
    反方观点
    宁远一战中,后金仅伤亡500余人,而明朝光是觉华岛上死难的军民就有一万多人,觉华岛上20万石粮料,被焚毁的有8万2千石,被劫掠的还有十几万石,被烧毁的船只达2000余艘,如此的结果如何能算明朝胜利?
    更值得思考的是后金军在宁远城外有绝对的兵力优势,而且攻城的伤亡也非常小,可见并非是攻不下城池,而守城的明军已经很吃力了,连通判金大人都因为扛炸药包而阵亡了,几处城池都有被挖空塌陷的危险.而后金此时还劫掠了觉华岛以后粮草相当充足,根本没有撤退的任何理由.
    至于说打伤了努尔哈赤更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说法,后金所有史料都没有记载,而且奴儿哈赤此后还亲征蒙古,根本没有受伤的迹象。
    可后金军撤退又十分的仓促,连右屯获得的粮食都因为来不急带走而一把火烧了,他们为何走的如此之急?难道明朝有大军在合围他们吗?当然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后金的后院起火了,毛文龙的东江军正在沈阳袭扰,后金全部主力扑到宁远城下,后方空虚,沈阳突然遭到袭扰,奴儿哈赤当然要仓促撤退了,所以才走的那么急迫.
    这是宁远大战的真实过程,宁远大战不是什么明朝的“大捷”,反而是一个惨痛的失败.战后,王之臣奏报天启帝的时候用了“丢粮弃岛”来形容这场战役,并请求天启帝宽恕,天启帝表示同意,所以才没有追究“抗命不遵,玩忽职守”而导致这场败局的直接责任人——袁崇焕。 可以看出,“宁远之战”根本就不能算是明朝的“大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高第成为了这场因袁崇焕玩忽职守、抗命不遵导致惨痛损失的替罪羊。高第一早就获得情报,说后金要来抢粮食,于是下令将粮草辎重撤退到山海关以内,若按照他的军令行事,断然不会有军民和粮草的巨大损失,而且高第的情报很准确,情报说后金于“十五日”左右渡河,而后金军越过大辽河的时间是“十七日”,在此前十余天高第的军令就发送到了最前线,包括宁远,倘若被执行那后金决不会获得觉华的粮草过冬。由此可见,高第是正确判断,和果断下令之人,没有玩忽职守,可为什么他会成为袁崇焕的替罪羊呢?
    有人曾说高第是阉党派来的,可是为什么阉党要让自己人当替罪羊?却要保护王之臣奏折里“丢粮弃岛”的袁大人?而袁大人因此升迁以后又请修魏忠贤的生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