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得失一念间:南明痛史之郑成功私心自用(4)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天涯社区 佚名 参加讨论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军需供应问题很快浮出了水面。由于郑军控制的地区仅限于沿海岛屿以及小片滨海土地,而靠当地的物力与财力,根本不能维持一支庞大的舟师、陆战部队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郑成功是如何解决后勤问题的呢?
    他采取了两个措施:首先,他继承了郑芝龙开创的海上贸易事业,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师优势,把内地出产的物资通过秘密渠道运往海外,从中赚取高额利润,购买军需品的费用由此而来。其次,是在攻占地区征收粮饷,有许多史料可以证明,郑成功摊派的田赋、征发的劳役苛重之极,此举虽然解决了郑军的燃眉之急,但如此竭泽而渔,却直接导致了民心的向背:百姓宁可做清朝的顺民,也不愿做郑军辖下的“义民”。“民心尽丧”,这也正是郑军在攻占许多沿海土地之后,往往不能立足的根本原因,何况,有时还不是单纯的征税问题,更有那“赤裸裸地掠夺民财”的事件频繁发生。沿海百姓纷纷将郑军视作海盗,避之惟恐不及。郑成功自然就难以在军事上取得大的进展。
    由于福建多山地,和平时期就缺粮,需要从广东的潮州、惠州转贩粮食,以弥补闽中困境。因此,即便郑成功收尽闽中粮食,也难以养活自己庞大的军队。运筹良久,他决定西取“粤南大粮仓”——潮州,来永久性地解决军粮供应的问题。
    可是,1648年的潮州,尚在明军手中。郑成功图谋夺取潮州的行为,就属于挑起明军内讧的“不义”之举。郑成功师出无名,不能不有所顾忌。他思来想去,认为为了郑氏集团的长期利益,哪怕从此担上恶名,也在所不惜。几天后,他致信潮州总兵郝尚久,以“联兵”为由要求常驻潮州。郝尚久断然拒绝,郑成功闻讯,终于扯下了温情脉脉的道德面纱,兵锋直指潮州地区。
    这年12月17日,郑成功亲率大军猛攻明军郝尚久部,肆无忌惮地大打内战,作战期间,郑军小股部队“在民间搜刮粮饷”的劣行从未停止。由于倾巢出动,兵力强劲,郑军先后占领潮州府属各州县,于1650年兵围潮州府城。
    南明朝廷对郑成功挑起内战的举动极为不满,可惜中枢软弱,无力节制各路军阀,只得派中书舍人陆漾波前往调解——劝说双方停战。
    郑成功眼见粮食基地即将到手,郑氏集团从此可保“衣食无忧”,哪里愿意就此罢休。面对这个桀骜不驯的大军阀,陆漾波束手无策,只得怅然而归。清军趁此有利时机,大举南下,占领广东大片土地。郝尚久被郑成功打得喘不过气来,一怒之下,决定叛明降清,他致书清将孔有德,请求援助。清兵抓住时机,蜂拥而至,与郝军里应外合,终于击败了郑军。
    郑成功举措失当,只好吞下“鸡飞蛋打”的苦果。
    当时,反清形势十分严峻。郑成功悍然发起“攻潮之役”,此举是极不策略的,他只从本集团的利益出发,有购粮款而不用,却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军粮问题,结果很不明智地挑起内战,移祸百姓,以致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迫使郝尚久把这块富饶之地献给了清方。况且,郑成功占有沿海许多岛屿,如果与广东明军搞好团结,背靠广东反清基地,南明势力气眿相通,那么复兴大业将极有希望。而且军粮问题也完全可以通过正当途径解决。惜乎,郑氏志不在此,一心只想在南明统治区扩张势力,终于破坏了抗清大局。
    海盗的劣根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鼠目寸光,祸害百姓”。由此可见一斑。
    三、1650年7月,郑成功从广东败回,又萌生了成为郑氏集团霸主的念头。当时,郑氏集团的另一实权派系郑彩据有厦门,是郑成功集团之外的另一大“海上军事势力”。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即便是同门子弟也不行!”
    郑成功毅然决定智取厦门,收编郑彩的军队。机会终于来了,郑彩外出办事,留弟弟郑联守卫厦门岛。郑成功知道郑联头脑简单,于是迅速采取行动。先给郑联送去一千石米,请求让“郑成功集团军”登岸休息。当时,郑联正为缺粮发愁,听到有人送来粮食,当然高兴,再加上郑成功本来就是自家人,因此,他未经细想就爽快地答应了郑成功的“请求”。
    谁知,郑成功的军队一上岸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缴了厦门守军的兵器。强占厦门之后,郑成功一不做,二不休,竟残忍地将郑联杀死,一举吞并了郑彩、郑联的全部人马、战舰。在外办事的郑彩,做梦也没有想到郑成功竟然会从背后插刀,竟然如此地心狠手辣,而自己,一夜之间竟然由一名堂堂“水师统帅”,沦为“孤家寡人”,操两空拳,回天乏术,只好归老于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