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明朝 >

努尔哈赤无奈的辽东小城——宁远(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十三山民众被屠
    后金攻破广宁后,有十余万民众在杨三、毕麻子的率领下,据十三山抗击金兵,多次打败金兵进攻。后金李永芳久攻不下,筑长围以困之。杨三、毕麻子先后派人突围,向明军求援。但时任辽东经略的王在晋主张严守关门,竟不派一兵一卒出关救援。十三山人民在走投无路的情况冒死突围,有六千人乘雨夜逃到了山海关下,可王在晋却不让他们进关,而是将他们发置在关外的海岛上。没有逃出的民众均遭屠戮,只有两人最后逃入关内。
    2、大移民
    村庄从来都是宗族存在的最主要形式,数代人在一起群居的村
    民彼此间必然结成密切的血缘关系,相邻的村庄也是如此。因此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很容易形成共识,成为一种力量。努尔哈赤认为,汉民之所以能如此团结就是因为彼此都是乡邻、亲戚,一家有难涉及四周,能互通一气。为此,努尔哈赤实施了大移民政策,目的是打破宗族联系。他将广宁的民众迁到沈阳一带,锦州人迁到岫岩一带。凤凰城、镇江、汤山、镇东堡等民众迁到萨尔浒一带……
    不同意迁移的富户财产一律充公,富裕户到了新的地方也只是按照规定重新分配财产:十五口之家分马两匹、牛两头、驴两头、贫户十口之家分牛一头、驴一头。土地当然也就按新的原则重新分配了,这就改变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民守旧业”的承诺,中小地主及富户们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些人原本是努尔哈赤政权的支持者,现在都成了反对者,而这部分反对者往往是最有号召力的。这是辽东民众之所以暴发大规模大范围反抗的最直接原因。
    3、天命十年的大屠杀
    努尔哈赤的镇压至天命十年时更加残酷,这一年十月,他下令守备以上的各级官员到各乡镇识别可疑之人,发现可疑者便留在原地,其他人则迁走,然后将这些可疑之人一律杀掉。这次被杀的辽民倒底有多少,恐怕是难以统计了,但事后清查,上千名秀才仅有三百名幸存。
    需要提及的是被列为可疑之人的标准之一竟是有无存粮,如果你家有存粮,就证明你想在后金国长期生活下去,反之则表明你没有扎根思想,肯定是随时想逃跑这人。现在看起来,这一标准近乎荒谬,其实不然。当时的辽民的确不思耕作,真的想随时逃到关内去,或随时想造反,以至于大批良田荒芜,天老爷又找麻烦,久旱不雨,后金国的经济陷入空前危机之中。
    4、迁都沈阳 
    努尔哈赤虽然攻占了广宁,基本廓清了辽西,但当时却没有能力固守辽西,将右屯卫的粮食运完后不久就退回了河东。孙承宗就任辽东后开始着手恢复,至天启五年,即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这一年,孙承宗已将辽西四十余城堡基本恢复了起来,明军的步步紧逼对努尔哈赤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而辽南地区的汉人在毛文龙的鼓动下,反抗烈火正成燎原之势。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努尔哈赤突然作出了迁都沈阳的决定。沈阳距辽阳不到一百华里,迁到这就可以避开孙承宗的步步紧逼和辽南人民的反抗吗?
    别看沈阳仅距辽阳不到一百里,但这里却是女真人相对集中居住的地方,汉人的反抗在此相对较小。再者,这里距努尔哈赤的根据地,赫图阿拉和抚顺较近。关于迁都一事后金国的君臣曾有过一番争论,《清太祖实录》上有着这样的记载:”三月已酉朔,上俗自东京迁都沈阳,与众贝勒、诸大臣议。
    贝勒诸臣谏曰:适者筑城东京,宫室既建而民之庐舍尚未完缮,今复迁移,岁荒又兴大役,恐烦苦我国。
    上不许,曰:沈阳形胜之地,西征明由都尔鼻渡辽河路直且近,北征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可由河路以进。且于浑河、苏克素护河上流伐木,顺流下以之治宫室为薪不可胜用也。时而出猎,山近兽多,河中水族亦可扑而取这。朕筹此熟矣,汝等宁不计及耶?”
    这句话道出了努尔哈赤迁都的主要原因,一是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征蒙征朝的便利;二是从经济方面的考虑,浑河上游有丰富的林木,伐之可顺流而下,营造大规模的宫殿当省去许多运输之苦, 而且又可收其它许多山泽之利。
    避开辽南如火如荼的抗金怒火,是努尔哈赤迁都的别一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