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秋,木华黎率石天应、史天祥等进攻山西,旋渡黄河入陕西。次年冬,攻京兆府(今西安)、凤翔(今属陕西),未克,引军东去。十八年三月,木华黎至闻喜(今属山西),病卒军中。其子孛鲁袭职,命将领史天泽击败武仙,夺占河北大片地区。二十年,史天泽于五马山(在今河南内黄境)俘杀抗蒙红袄军首领彭义斌。次年,带孙(木华黎弟)与严实合兵围攻山东益都(青州),孛鲁领兵增援,战半年,山东义军首领、宋京东路总管李全出降。孛鲁委任李全为山东淮南楚州行省,使山东许多州县闻风降附。 金哀宗完颜守绪即帝位后,逐步改变以前三面对敌方略,停止攻宋,同西夏和好,集中全力抗蒙,以兵数十万西守潼关一带,另派精兵20万沿黄河2000余里分四段坚守。于是,蒙、金形成隔河对峙局面。 这一阶段,木华黎父子注重招纳降附,广用投蒙之汉、契丹人武装,在河北、山西、山东及陕西部分地区建立政权,为尔后灭金创造了有利条件。 窝阔台利用宋、金世仇,联宋灭金(1229~1234)二十二年四月,正在进攻西夏的成吉思汗见夏亡已成定局,遂挥师入金境,连破临洮(今属甘肃)等地。七月,成吉思汗病卒于清水县。临终时提出利用宋金世仇、联宋灭金方略:"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元史·太祖纪》) 窝阔台汗元年(1229)八月,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即大汗位 二年正月,金军在大昌原(今甘肃宁县西南)破蒙古军8000之众,致使窝阔台决意亲征。三年二月,蒙古军立砲400座攻破要地凤翔,为绕道宋境、迂回攻金建立了基地。五月,窝阔台召集诸王百官,商讨攻金之策,决定遵先汗遗训发兵。秋,蒙古军分兵三路出师,期以次年春在南京会合。东路由其叔斡陈那颜率领,出山东济南,从东面牵制金军;中路由窝阔台亲率,从白坡(今河南孟县西南)南渡黄河,正面威逼南京;西路为主力,由拖雷率领,从凤翔南下,长驱入陕南,胁迫宋将协助顺汉水东进,过天险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在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一带北渡汉水,进兵河南腹地,从侧后威逼南京。 四年(金开兴元年)正月,金哀宗急调黄河沿岸守军20万,至禹山(今河南邓州西南)一带阻击。拖雷率兵近4万人避开金援兵多路北上,置主力于金援兵必经之地钧州(今河南禹州)西南三峰山一带设伏,并以3000轻骑诱金主力入伏。金援兵中计,尾随蒙古轻骑且战且行,适逢连降大雪,泥淖没胫,三日不得休息和饮食,人马疲惫,战斗力锐减。拖雷乘机以围三缺一、虚留生路战法,发起三峰山之战,纵金主力向钧州出逃。蒙古军伏兵四起,歼金军精锐15万,俘杀金帅完颜合达、移剌蒲阿。潼关金将李平闻讯后投降,黄河以南十余州皆为蒙古军所占。三月,窝阔台命部将速不台、塔察儿率军3万围攻南京,以砲数百门攻城。守城军民使用震天雷、飞火枪等奋勇抗击,激战16昼夜。时值大疫流行,双方死伤惨重,遂暂时议和。八月,蒙古军在郑州附近歼灭金兵十余万,至此,金军主力所剩无几。十二月,金哀宗见南京粮尽援绝,率少数臣将辗转奔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亳州(今属安徽),后去蔡州(今河南汝南)。五年正月,南京守将崔立向蒙古军投降。同年八月,蒙古使者王檝与南宋达成联兵灭金协议。南宋出兵攻占金寿州(今安徽凤台)、唐州(今河南唐河)等地,并拒绝金哀宗借粮请求。九月,塔察儿率蒙古军围攻蔡州,屡败金军。十一月,南宋应约遣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率军2万、运米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联兵攻城。六年(金天兴三年)正月初十,金哀宗传位于末帝完颜承麟。十一日,宋军、蒙古军破城。哀宗自缢,承麟被杀,金亡。 三、战争胜败原因及其影响 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善于利用金、宋、夏之间及金内部矛盾,联此击彼,各个破敌;在战法上声东击西,多路出击,迂回包围,巧施诈术,突袭歼敌;在武器装备上善于吸取中原制作技术,提高野战和攻城能力。金朝统治者政治腐败,征敛无度,多方树敌,内部争斗,排斥、打击抗蒙义军,使用将帅不得其人,消极防守,导致亡国。蒙古灭金,为尔后建立元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陈得芝朱清泽《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历史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