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元朝 >

大明军队攻克元大都:虎贲三千直抵幽燕(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历史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一.战前形势
    “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
    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顺帝统治期间,天灾人祸频繁,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量元军被各路起义军击溃,各地的官僚机构亦陆续被起义军摧毁。群雄并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割据状态。
    濠州钟离人朱元璋,崛起于草莽之间,连年征战,初步控制了江淮地方,便开始策划南征北伐,志在统一天下。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令部属徐达率大军进行北伐,目标对准元朝的统治中心大都。朱元璋并且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称帝,国号“大明”。
    徐达率军一路摧枯拉朽,经山东、河南、渡河进入河北,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七月夺取通州,逼近大都,元都大震。
    二.大都的历史地理
    
    北京,即元代的大都。远在春秋战国时,此地就是诸侯国燕国的都城所在地,名叫“蓟”。汉代,改名“幽城”。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幽州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时,后唐的河东节度使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幽州也包括在内,从此中原失去了屏障,为契丹的南下提供了便利条件。辽代幽州改称“南京幽都府”、“折津府”、“燕京”。金灭辽之后,改称“中都”。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兴起,夺取了中都,改称“燕京”、后来又改回中都原名。蒙古贵族向元世祖建议:“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驿之所,非燕不可。”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这个建议,在此地扩建新城之后,于至元九年(1272年)二月将中都改称“大都”,成了元朝的首都,是元代全国的政治中心。
    三.双方兵力
    徐达率军由淮入河开始北伐时,有“甲士二十五万”,还有一种说法,称徐达军开始北伐时“领京军及外郡马军四十万”,经山东进入河南,由河南陈桥向河北进军时,仍然还有“将士四十万”,实力并未受损。
    北伐大都的明军,其序列如下:
    征虏大将军:徐达
    征虏副将军:常遇春
    右丞:薛显
    左丞:曹良臣
    参政:傅友德
    卫指挥使:华云龙
    都督副使:孙兴祖
    都督副使:顾时
    指挥:郭英
    指挥:张焕
    当明军逼近大都时,元顺帝便撤离大都了。他在离开时,把驻守大都的元军主力带走了。元顺帝究竟带走了多少兵马?汉文史籍无记载,而成书于十七世纪的蒙文史籍《黄金史纲》及《蒙古源流》分别给出了两个数据,《黄金史纲》称元顺帝带“十万蒙古”出走了,这里的“十万蒙古”其实是指十万户,来源于蒙古人传统的说法,即蒙古本部有“六万户”,瓦剌有“四万户”,合计十万户。《蒙古源流》则称元顺帝带“六万蒙古”出走了。这个数据显然不包括瓦剌的“四万户”在内。
    跟随元顺帝一行仓皇北逃的汉官刘佶,他在《北巡私记》中记载元顺帝离开时,“率三宫后妃、皇太子、皇太子妃”,还有“左丞相失列门、平章政事臧家奴、右丞定位、参知政事哈海、翰林学士丞旨李家百奴、知枢密院事哈剌章、知枢密院事王宏伯等百余人。”
    留守大都的则有:
    监国淮王:贴木儿不花
    义王中书右丞相:和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