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刘鋹为何不肯称臣 南汉皇帝刘鋹不肯称臣,桀骜不驯,是宋太祖发动岭南战争的导火线。 岭南战幕拉开时,南方不属于宋朝的地区有两大块,一是南唐、吴越等臣属宋朝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二是南汉管辖下坚持不肯臣服宋朝的岭南地区。宋朝大将潘美等早已布兵湖南,随时可以突入岭南。不久前,宋太祖亲征北汉无功而返,说明北汉暂时无法控制。因此,南汉是宋朝当时最适宜的打击目标。 刘鋹为何如此不留后路,自求速亡?是他昏庸无知、不顾后果,还是别有原因?如果南汉皇帝听从劝告,臣服宋朝,后果会有什么不同? 刘鋹作为一国之君确实非常不称职。在宋朝立国和发动统一战争时,刘鋹没有采取措施自立自强,相反,他的一系列国内政策导致南汉国的进一步腐败和衰微。他委政宦官、巫祝,自己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他听信谗言,剪除忠良;在宋军大兵压境的关头,还苛待守边将士,自毁长城。但刘鋹昏暴而不弱智,在某些方面不乏灵活机巧、审时度势的能力。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一月,宋太宗为即将出征北汉的将领设宴饯行。刘鋹几年前国破就擒,被解送京师,此时与座其间。他不失时机地取悦皇帝:“朝廷威灵及远,四方僣窃之主今日尽在坐中。旦夕平太原,刘继元又至。臣率先来朝,愿得执梃为诸国降王长。”太宗大喜,“赏赐甚厚”。 李煜劝刘鋹向太祖称臣的最后一封信中,三次提到刘鋹的“忿”:“足下非有不得已之事,与不可易之谋,殆一时之忿而已。”“愿修祖宗之谋,以寻中国之好。荡无益之忿,息不急之争”。“遏天下之兵锋,俟贵国之嘉问,则大国之义,斯亦以善矣;足下之忿,亦可韵⒁印!盵刘“忿”的是什么,信中语焉不详,目前只能依靠一些零星记载分析推断。 开宝三年,宋朝建立不过10年,比年轻的刘鋹在位时间还短;赵氏篡周,绝了后周的国祚,与岭南刘氏并无“父母之仇,不共戴天”之类的渊源。刘鋹之忿最有可能和宋军与南汉军在湖南的领土争夺有关。乾德元年(963年)三到八月间,南汉军队多次入侵宋朝在湖南的地盘桂阳和江华,被宋将潘美等一一打退。乾德二年(964年)九月,丁德裕、潘美、尹崇珂等率兵夺取南汉控制下的郴州,杀死南汉将领陆光图和暨彦赟。但若权衡利弊,损失若干州县、几位将领,比起国破家亡毕竟小事一桩。可见,刘鋹对宋朝的怨恨未必是他不肯称臣的真正原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