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梁开平四年至后唐同光元年(910—923年),后唐与后梁为争夺黄河下游广大地区统治权而进行一系列的作战。 唐昭宣帝天祜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篡唐称帝以后,对其威胁最大的是河东的李克用割据势力。李克用拥有一支较强的骑兵部队,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参见黄巢农民起义),被唐朝封为晋王。朱全忠称帝后的次年,李克用病死,其子李存勖继位。不久,李存勖与后梁在潞州作战中取胜,稳定了晋的统治地位;继而又在政治、军事上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为与后梁争夺北方统治权创造了条件。 晋与后梁为争夺河北于910年到916年进行了长达6年之久的战争。期间柏乡(河北柏乡西南)与魏州之战,是两次规模较大的作战,对争夺河北,乃至晋、梁最后的胜败兴亡起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柏乡之战中,卢龙(治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节度使刘守光于开平四年十一月,发兵屯涞水(河北涞水),拟南下攻定州(河北正定县),朱全忠以帮助武顺(即成德,治镇州)节度使王镕抵抗刘守光为名,进军深、冀二州(治今河北深县、冀县),欲乘机兼并镇、定。王镕知其来意不善,即向晋求援。李存勖派兵出井陉,屯赵州(今河北赵县)。是年十二月到次年正月,晋梁两军经过在高邑以南的野河地区(柏乡北约三十里)激战,晋军大获全胜,歼灭梁军二万余人,使后梁在漳河以北,仅剩有邢、名(今河北邢台、永年)两个孤点。 柏乡之战后,刘守光于同年八月称帝,国号大燕。十一月,刘守光发兵二万攻容城(今河北容城),义武(治定州)节度使王处直求援于晋,李存勖即乘机派兵三万攻燕。经两年作战,消灭了大燕(参见幽州之战),使李存勖既扩大了地盘,又为与梁作战解除了后顾之忧。在此期间,朱全忠虽曾亲率数万大军进至蓓县(今河北景县)以牵制晋军,但经晋军阻扰袭击,被迫撤退。 魏州之战中,后梁贞明元年(915年)三月,后梁宣义(治滑州,今河南滑县)节度使杨师厚病死。朱友贞派开封尹刘鄩领兵6万,前往控制魏博(今山西西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引起魏州(今河北大名东)兵变。李存勖乘机亲率晋军主力东下,于贞明二年(916年)二月,将刘鄩军包围在故元城(魏州城东)附近。经过数次交战,李存勖歼灭梁军7万,刘鄩仅率数十骑突围逃往滑州。魏州之战,不仅决定了河北争夺战的胜负,且改变了晋与后梁的力量对比。 魏州之战后,北方的契丹军围攻幽州,李存勖为解除后顾之忧,转兵北向,到贞明三年(917年),击退了契丹。贞明四年(918年)八月,李存勖集中十万大军于魏州,企图南渡黄河进攻汴梁(今河南开封)。后梁军据守濮州(治今山东范县东),坚壁不战,双方对峙百余日,后经激战,各损失兵力三分之二。李存勖此次攻汴灭梁的行动,遭到了挫折(参见胡柳陂之战)。 在沿黄河争夺战中,后梁龙德三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称帝,建立后唐不久,经过与后梁激烈的沿黄河争夺战,巩固了黄河的重要渡口杨刘之战(黄河渡口,今山东东阿南)、德胜(今河南濮阳北)及黄河南岸的郓州城(今山东东平西),取得随时渡河南进的有利态势,然后,长途奇袭汴梁灭后梁。 后唐庄宗国光元年(923年)八月,李存勖从后梁降将康延孝处,得知梁军将于十月大举进攻的计划。九月,见后梁军分兵北进的作战方案开始付诸实施之后,当即亲率主力向汴梁进军(参见汴州之战)。十月二日,李存勖由杨刘渡过黄河,三日进抵郓州城,以李嗣源为前锋,当夜越过汶水。四日晨,与后梁王彦章部相遇,一战取胜,攻克中都(今山东汶上),俘获王彦章。七日,唐军进抵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后梁守将投降。九日晨,李嗣源率前军进至汴梁城下,开封尹王瓒开门出降。是日,李嗣源与李存勖先后入城。后梁末帝朱友贞自杀。十二日,后梁北面招讨使段凝率五万主力军赶回封丘,见大势已去,解甲请降。统治十七年的后梁政权,至此为李存勖所消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