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御驾亲征第一次渡辽征讨及隋师溃败 大业八年(612)三月甲午(十五日),隋炀帝率领征讨大军经过两个月的行军,齐集辽河边,虽声势甚盛,但高句丽上下却未见投降者,而是阻水拒守。“小国惧亡,敢同困兽”,高元“扫境内兵以拒之”[58],高句丽军民同仇敌忾,将隋师挡在辽河以西。 隋炀帝来到辽河旁,令工部尚书宇文恺造浮桥三道,但桥短不及岸丈余,高句丽军前来骚扰,隋军赴水接战,高句丽兵在岸上乘高射杀,隋兵无法登岸。只见右屯卫大将军江南人麦铁杖请为先锋,跳上东岸与高句丽军博战,因接济不上,与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皆战死。隋炀帝在河西岸驻足观战,亲眼看到麦铁杖等战死的惨景,为之流涕。“圣人可汗”这才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炀帝为战没者举办了隆重的葬礼[59],麦铁杖的死乃征辽第一仗,虽仅为一次小接触,但隋军出师不利,损兵折将。 隋炀帝又令何稠继续造桥,两天后桥造成,大军蜂拥渡过辽河,大战于辽河东岸,高句丽军大败,死者万余。隋诸路军乘胜围辽东城(今辽宁省辽阳市),即汉时的襄平城。隋炀帝车驾也渡过辽河,并引西突厥曷娑那可汗(即处罗)和高昌王麴伯雅、吐谷浑太子顺等以及西域、南洋各国使者前往观战,“以慑惮之”[60]。 何稠又为隋炀帝制造了行殿和六合城,与高句丽辽东城相对而立。六合城造于夜中,“周围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又四隅有阙,面别一观,观下开三门。其中施行殿,殿仙上容侍臣及三卫仗,合六百人”。这么大的工程仅一夜间就完成,诸夷使者虽亲眼所见却不敢相信。天亮之时,高句丽人远远望去,忽见一座城楼从天而降,大为惊骇,“谓若神功”[61]。但这也并没有动摇高句丽军民抵抗的决心。 辽河东岸作战的一时胜利令隋炀帝兴奋万分,特下诏大赦天下,命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抚慰辽左之民,给复10年,并在占领区建置郡县,以相统摄。四月丙子(二十七),隋炀帝驻跸临海顿(今辽宁省辽西县渤海边)。见到两只大鸟翱翔天空,即令侍臣刻石记功,自已诗兴大发作《望海诗》及《纪辽东二首》[62]。紧张的征战之余有如此诗兴,不是畏惧战事的残酷,而是触景诗意昂然,显示此刻的隋炀帝心情轻松,对战胜充满信心。 但隋师渡辽后高句丽仍未见投降,这倒是炀帝万万没有料到的!下一讲该如何进讨,炀帝心中并没有计划,也没有作战方案。五月,炀帝令隋军水陆并进。水路由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为总管,周法尚为副总管,率江淮水军,舳舻数百里,浮海先进,入涀水(今朝鲜大同江)。陆路诸将也分路齐头并进,长驱直赴高句丽都城平壤,炀帝仅留樊子盖在身边宿卫。然而即使大军已展开了攻势,隋炀帝仍怕诸将深入敌境后贪功擅战,破坏他的招降部署,又下诏告诫:“今者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诸将或不识朕意,欲轻兵掩袭,孤军独斗,立一身之后名以邀勋赏,非大军行法。公等进军,当分为三道,有所攻击,必三道相知,毋得轻军独进,以致失己。又,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63]。于是乎诸将各奉诏旨,互相监督,不敢赴机,高句丽军民据城坚守,使隋军进展缓慢,辽东城亦围攻了数月不能攻下。 隋炀帝一时火气,令隋军猛攻辽东城,但同时又敕诸将:高句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在实施打击的同时,仍未抛弃招降的幼想。结果,隋军进围辽东城,眼看就要拿下,高句丽人即诈称请降,因有炀帝明旨在先,诸将不敢再攻,只能驰奏于炀帝请旨,待报批准回来,城中已重新调整好城防,继续顽抗。“如此再三,帝终不悟”,坐失战机,空劳将士血汗,却始终未能将辽东城攻下。 来护儿率水军溯涀水而上,来到平壤以西60里,与高句丽军相遇。来护儿派其第六子来整和武贲郎将费青奴出击,大破敌军。小胜后来护儿却轻敌,不听副总管周法尚的劝阻,违背事先约定的“俟诸军至俱进”的旨令,挑选精甲4万人,乘胜直赴平壤城下。高句丽伏兵于城内郭内寺中,出兵与来护儿战佯败,诱隋军入城。隋军入城后纵兵大掠,无复部伍,高丽王弟高建武率伏兵乘乱出击,大破隋军,来护儿侥幸逃脱,生还者不过数千人。高句丽军追到涀水隋船队前,周法尚严兵列阵拒战,高句丽军也不硬拼,即行退走。但来护儿经此一败己不敢按原计划留屯平壤城下接应陆军,只好引兵还屯海边。 陆上隋宇文述、于仲文、薛世雄、崔弘升等各路将军攻辽东城不下,遂率军绕过高句丽城池东进,会于鸭绿江西,试图跨江南下直趋平壤,会合水军翻动敌军根本。但人多马众,后勤补给极为困难,高句丽坚壁清野,远征军需自负资粮。大军由泸河(今辽宁锦卅市)、怀远(今辽宁辽阳西北)二镇出发时,各路人马皆给百日粮,还有排甲、枪矟等武器装备,及帐篷衣服等,每个士兵负重在3石以上,长途跋涉,人马皆不胜负荷。行军时又立下军令状:“士卒有遗弃米粟者斩”。但实在背不动,士卒宿营时皆在帐篷内偷偷地掘坑,将粮食掩埋,以减轻行军负担,期望到高句丽境内能枪劫米麦受用。结果,大军才行至中路,就快断炊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