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突厥王子是大唐战将:收复西域的主帅阿史那社尔(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公元640年,农历五月。
    一支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从长安驰往西郊昭陵。大唐皇帝、被周边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去世了。
    中原汉人的眼泪流下来,外族使节的血淌下来——按照本民族传统,他们割发、划脸、伤耳,为“天可汗”送行。突然,一位高鼻深目的突厥人,从满地鲜血中走出,自残毁容的脸上一片哀恸。他恳求新皇李治,允许他自杀,殉葬于李世民陵前。
    李治认识他——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却在李世民的麾下征战13年,踏平了辽阔的西域。
    他是唐人。
    11岁当首领
    柔和的中原,强悍的邻居。
    隋末,游牧民族突厥,纵横草原,从朝鲜半岛,一直打到东罗马帝国的边界。此时的李世民,还腾不出手来,他正在替父亲李渊打江山。和大大小小的“军阀”一样,他只好向突厥称臣进贡。
    但突厥在李世民的心里挂上了号:王姓“阿史那”,兄弟三人,轮流坐庄,是为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只不过,李世民没有想到,处罗可汗的幼子阿史那社尔,竟会与他的贞观盛世命运相连。
    那是公元617年左右,11岁的阿史那社尔,成了部族首领,统治铁勒、回纥这些小民族。照说,天高可汗远,大可以走吃喝玩乐、骄奢淫逸的王子路线。可他“在位十年,无所课敛”,甚至说出了“部落既丰,于我便足”的深刻道理。突厥王族的小男孩,聪明得很啊。
    社尔的老爸和叔伯,可顾不上他,趁着隋末大乱,都在忙着一件事:南下侵略。
    他们蹂躏中原农田,掠走上百万平民当奴隶,突厥大帐里传来了得意的狂笑。小社尔皱皱眉头,跑上前去说,“不要再打仗了”,长辈们没人理睬他。过了10年,叔叔颉利可汗要去打唐朝,顺手就把社尔带上了。
    这一次,可真够颉利自鸣得意——他打到了长安城下。
    刚刚当上皇帝还不到20天的李世民,竟然被逼得无奈,亲自出马,来到渭河旁边,与颉利可汗签下了“渭水之盟”,大意就是你退兵、我进贡、互不相犯云云。
    谁也不会相信这种陈词滥调。颉利不会,李世民更不会。贞观时代开启,他励精图治,也在心里记仇。
    但是清澈的渭水边,却有一个人,被李世民仅率六骑、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势深深震撼——这是阿史那社尔第一次遇见李世民,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是站在胜利者的队伍中,相反,他的眼睛和渭水一样清澈。
    回到草原后,突厥就出了内乱。看透了这一切的阿史那社尔,离开家乡,单枪匹马来到了西域,把大半个新疆都纳入了他的统治之下。他收拢了十几万精兵,尊号“都(答)布可汗”。
    可这般胜景,不过昙花一现。社尔走得再远,王族的自相残杀还是不放过他,征战失败后,他被赶出西域。
    走投无路了。社尔一声叹息,看着身后残留的万名部众。突然,渭水边的一幕闯入脑海,他的眼睛亮了——到中原去。
    贞观十年,突厥王子阿史那社尔,率部归唐。
    他的部落被安置在甘肃灵州,他只身一人入长安,把自己的命运拱手交给已经大胜突厥的李世民。
    娶李世民的妹妹
    李世民是个混血儿,他的民族情怀一向开阔。
    突厥,是要打的,不打不足以安民;打完了,降将也是要厚待的,不厚待不足以安国。金银绸缎不用说了,就是出将入相,也不算稀罕事。一时间,大唐朝廷上,出现了“五品以上,半是外族”的奇特景观。
    阿史那社尔归唐较晚,若按先后论忠心,他连边也沾不上。但李世民格外器重他,委任了一个很高的军衔:左骁卫大将军,负责守卫皇宫北门、决定过大唐生死的玄武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