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隋唐 >

唐朝宦官权力有多大?皇帝被家奴们玩弄于股掌(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时,高力士可谓权倾朝野,皇太子李亨称他为“二兄”,其他的亲王、公主称高力士为“阿翁”,李隆基经常不叫他的名字而叫他“将军”以示尊宠,其他人可想而知。不过高力士虽然显贵,但是权势还不是很大,朝政始终还是掌控在皇帝和大臣的手中。 
    唐玄宗李隆基为了防止宫廷内外大臣、将领、外戚交相结纳,采取了进一步削弱外朝、集权内廷的政策,并开始任用身边亲信宦官预政领军。如开元初,他就曾派宦官杨思勖领兵征讨安南之乱,功成后封杨思勖为辅国大将军。
    安史之乱使唐肃宗猜忌武将亲信宦官 
    “安史之乱”是宦官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李亨因强藩作乱、险亡其国而开始对武将妄加猜疑,宦官则大受宠信,开始内掌军队,外监诸将,其权力从内廷向外朝逐步延伸,从间接向皇帝进言干预朝政到直接把持军政要职,最终形成了专权格局。“安史之乱”中,肃宗李亨在宦官李辅国支持下即位,对李辅国特别宠信。
    李辅国官兼数职,权及核心,掌握了朝廷中枢机要大权,因他排行为五,贵族王公见了尊称其为“五郎”。代宗即位后,又因李辅国拥立有功,更加宠信,称为“尚父”。李辅国竟也大言不惭地对代宗说:“大家(指皇帝代宗)但居禁中,外事自有老奴处分。”可见朝政大权已全在他手。后来,代宗利用另一宦官程元振,杀了过于专横跋扈的李辅国,又将皇室防卫力量的禁军交由程元振典掌,结果使程元振的权势又超过了李辅国。程元振之后是大宦官鱼朝恩,他曾被代宗任命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成为当时讨伐“安史之乱”的唐朝大军实际上的统帅,代宗还让他掌管了中央警卫部队的“神策军”,权势气焰又高出一等。后因其居功自傲,挟兵胁迫皇帝迁都,被赐死。这一时期宦官势力发展十分迅速,但当皇帝不满宦官跋扈时,还可利用外朝的朝官势力予以抑制和清除。
    德宗肃宗二朝宦官掌握兵权 
    德宗与顺宗二朝,是宦官监军和专典禁军制度化的阶段。鱼朝恩之后,皇帝曾收回宦官所领兵、相二权,宦官也不再掌握禁军。但德宗年间发生“泾原兵变”,宦官窦文玚、霍仙鸣因率领宦官及亲王左右保驾有功,被起用为禁军统领,又于贞元十二年(796)任为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直接统帅指挥禁军。
    此后,设神策军护军中尉二人、中护军二人,全由宦官充任,统率左右神策军、天威军等禁军。宦官掌握禁军便由此成为定例。本来皇帝是想用宦官来监军,控制武将,避免尾大不掉的情况再生祸乱,但没想到的是,宦官监军却带来了新的灾祸。由于宦官典军制度化,使其势力达到左右朝政、制驭百官的程度。如顺宗时“二王”改革,改革派想夺取宦官兵权,宦官干脆迫使支持改革的顺宗退位,并罢免放逐了王叔文、王伾等革新派官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