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唐文化更加璀璨的山西人 唐朝文化灿烂辉煌。据粗略地统计,有唐一代文化史上,凡在史书上占有一席之地,凡某一领域论及其成就必须提到者的唐代文化名人有近百位,这其中有三分之一出自山西,实在使人惊叹。且有许多是以文化家族形式出现的,真可谓代有才人,灿若星辰。 裴寂以创建唐朝大功臣名垂史册,又以参与《唐律》制定在唐代法制建设,特别是在稳定唐初社会秩序方面功不可没。王(王圭)以唐代四大名臣彪炳青史,但他正定《五礼》,为唐初封建政治重建起到了极大作用。虽然他们的建树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但对唐文化的构建影响极大。同样,亲历李唐王朝创立的温大雅,除了政治上的作为外,修成《大唐创业起居注》,成为研究唐朝创立阶段第一手较为可信的史料,史学价值极高。温大雅不仅个人名震初唐,其弟温彦博、温大有也极负盛名,时有“三温”之称。名士薛道衡曾断言:温氏三兄皆卿相之材! 与裴寂同出一宗的裴矩,一生著作颇丰,行世者有《西域图记》、《平陈记》、《邺都故事》、《唐书》、(大唐·宰相书》和《大唐书仪》等。王(王圭)编著的《外台秘要》,成为流芳百世的医学经典。与《千金方》被誉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双壁”。温彦博六世孙温庭筠(约812——866),字飞卿。上承南朝宫体诗风,下开五代花间词人先河,为“宋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他培育而后形成了一大词派——花间派,温庭筠被视为“花间鼻祖”。他不仅是词艺术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唐诗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作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薛稷,他是名臣魏征的外孙,也是初唐名臣,在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却是他的书法艺术。他初工隶书,后摹虞世南、褚遂良,深得要旨,时称“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而且他还善画,尤其画鹤,时称一绝。 在初唐文化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要属王勃一族。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万荣)人。“文中子”王通孙。王通弟王度(约585——625),以传奇小说《古镜记》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王通另一个弟弟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臬子。他因喝酒误事被免职,后写出《酒经》一卷、《酒谱》一卷,又著《醉乡记》一篇与刘伶《酒德颂》呼应,著《五斗先生传》以自况。王勃幼有“神童”之誉,九岁写出《指瑕》一书,纠正颜师古注《汉书》的诸多失误。他短暂的一生,因愤世嫉俗不入仕,在诗坛上却名震遐迩。其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名篇《滕王阁序》彪炳千古,震烁文坛,故被列为“初唐四杰”之一。“四杰”之一的杨炯在王勃死后编就《王子安集》20卷,集中反映他在“唐诗”中的地位与成就。王勃二兄长皆有才名,故人又称为“三珠树”,扬名后世。同时著名的宫庭诗人宋之问,诗名与沈(亻全)期齐名,号称“沈宋”。前已述过,其人政治品格污损,但诗名文才极盛。其父富文辞、工书法、有超人勇力,被称之为“三绝”,宋之问兄弟三人各有所长,之问善文词,大弟之悌骁勇有力,小弟精于草隶,时人称赞他们继承了乃父的“三绝”。宋之问与沈(亻全)期一起,精研诗律,使五律、七律至此达到完全成熟,从而奠定了在诗坛上的地位。 盛唐时期是唐诗创作的极盛阶段,山西诗人各展其才,使唐代诗坛更加五彩缤纷。 王翰(约687——728),字子羽,太原人。著名的“边塞诗派”先驱者之一。他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为世人吟诵的名句。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祁县,迁居蒲州(今永济市)。开元九年状元,因一生仕途坎坷,渐渐寂入佛门,故后人称之为“诗佛”。王维精诗、书。画,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正道出了他诗情画意相结合的艺术特色。王维给后人留下的名句最多,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每逢佳节倍思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保日再朝天?”等,一些研究者将王维与李、杜、白并列,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王维诗以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美见长,故成为田园诗派的领袖。与王维同时的一位太原人王昌龄,其诗作也多取边塞题材,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千古传诵。他的寄情诗也极其出色,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妇孺皆熟稔的王之涣的名作《登颧雀楼》诗。王之涣(688——742)字季陵,祖籍太原,迁居绛郡(今新绛)。他一生飘泊孤寂,豪放旷达,也是以边塞诗见长。他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多么壮阔的边塞风光图景。 “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弱,在长达百余年的衰亡历史上,山西仍然涌现出了许多名士大家。如“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748——800),河中蒲(今永济)人,其名在“十才子”中为最著者。在文化史上占据显赫地位的,应首推白居易和柳宗元二巨擘(太原道注:音bo,四声,原意为大拇指,比喻杰出的人物)。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土。祖籍太原,贞元进土,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赞善大夫等职。千古传诵的《琵琶行》。《卖炭翁》,揭露统治者的腐朽与残酷,深刻地反映出衰唐社会的凋弊与腐败,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可以说是唐代诗坛最后一块丰碑。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776——826),以传奇小说家在唐代文坛占有一席之地,代表作有《李娃传》、《三梦记》等,可称为唐代传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与白居易一样,柳宗元以“唐宋八大家”之一彪炳史册,他不仅诗、文并茂,还是著名政治改革家、哲学家。其哲学著作《天说》、《封建论》等,在朴素唯物主义史上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著名书画家张彦远,猗氏(今山西临猗)人,所著《历代名画记》是研究我国绘画史的重要文献。裴庭裕是闻喜裴氏族人,因才思敏捷被人称为“下水船”。唐昭宗时,奉命编写《宣宗实录》,今存其稿本《东观奏记》,成为唐亡前保存唐宋时期较完整详实的史料文献,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时,关于唐末史料多取源于此。聂夷中(837——884),字坦之,咸通进士。其作为诗人,诗作大抵关乎民生疾苦与讽喻时世,因此被称为百姓的代言人。司空图(837——908),字表圣。先后写出《与李先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二十四诗品》等一批具有真知灼识的诗论巨制,全面地对近 300年间唐诗风格、内容、技法等进行品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创造性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