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魏晋南北朝 >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守河重镇有四,即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虎牢(今河南荥阳县西北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岸),号称河南四镇。其中洛阳处天下之中,为四战之地,河山控戴,形胜甲于天下。古来欲取天下者,洛阳在所必争;欲守天下者,洛阳也需控制。东晋曾几度收复洛阳,及宋初洛阳失守。洛阳既失,则虎牢不能独全,滑台、也相继沦陷。按洛阳、虎牢屏蔽河南,又为经略河北之大门;滑台、则青齐西面门户。“当南北之际,青齐之在建康,土地迂远,形式僻左,或得或失,若不足与存亡”(12),其实“青齐沃壤,号曰东秦,土方二千,户余十万,四塞之固,负海之饶,可谓用武之国”(13)。西接中原,其间济、汶、洪、诸水纵横,为南北漕运要地;“北有河、济,又多陂泽”(14);东靠渤海,平衍沃美,擅鱼盐之利;“南有泰山之固”(15),故“裂其地足以肥国,分其众足以益兵,天下无事,可以摇幽冀。由此以守则守可固,由此以攻则攻可必”(16)。青齐之地又多重镇,如历城(今山东济南市),“山川严阻,控临河朔,形胜之要,擅名自古”(17);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西北),“山川严峻,足为帝王之都。”(18)它如升城(今山东长清县西南)、梁邹(今山东邹平县东北)、盘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被阳(今山东高青县东南)等,也都属军事要地。以此,青齐可谓江南之右臂,又与河南互为唇齿,不可或失,东晋桓温伐燕,王猛就密言于苻坚曰:“燕虽强大,慕容评非温敌也。若温举山东,进屯洛邑,收幽、冀之兵,引并、豫之栗,观兵崤、渑,则陛下大事去矣”(19),即此之谓。及河南四镇不保,南朝便不能与北朝争河南、窥河北,即青齐也不得安宁。无力守河便守淮。守淮有淮北、淮南、淮西三线。按守淮乃“择利害之中,……据地险,待天时。天下无衅,则淮南可以蔽江南,淮北可以通青齐;天下有变,则分命大将,将淮北之众可以出冀岱、摇青冀,发淮南之师可以袭许洛、取梁宋。近固国本,远申王威,此实攻守之基,不可不固。而两淮之地,南北余千里,分兵而守则力不足,发兵而守则内可忧,故欲守两淮,莫若守其本。淮北之本在彭城,淮南之本在寿阳”(20),又淮西之本则在悬瓠。
    按悬瓠(今河南汝南县)北濒汝水,控带许、洛,南蔽淮、泗,介荆豫汉淮之间,自古为襟要之地及行军险要。宋泰始中,悬瓠没魏,淮西之地遂成荒外,齐、梁、陈三朝之势因此往往折而入北。又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北走青齐,西通中原,水陆沃壤,清汴通流,“江南用兵,莫不因之威陵诸夏”(21)。东晋桓温、刘裕以彭城为飞刍挽粟之地,然后耀兵于兖豫青冀之间;宋王玄谟上表,以彭城“要兼水陆,请以皇子抚临州事”(22)。宋泰始失彭城,淮北四州(徐兖青冀)于是尽没于魏,自此以后,南朝遂“不敢窥觎淮北之地”(23)。及梁、陈,“寒山之败,梁之锐卒歼焉;吕梁之败,陈之锐卒歼焉。梁陈皆于徐州战败。”(24)又寿春(即寿阳,今安徽寿县)“南引荆汝之利,东连三吴之富;北接梁宋,平涂不过七日;西援陈许,水陆不出千里;外有江湖之阻,内保淮淝之固。龙泉之陂,良田万顷;舒六之贡,利尽蛮越”,“一方之会,远振河洛之形势,近为徐豫之藩镇”(25),可谓据南北咽喉,掣东西肘腋,形势极为重要。又“寿春之去建邺,(水路)七百(里)而已。……藉水凭舟,倏忽而至,寿春容不自保,江南将若之何?”(26)故南北争雄,未尝不争寿春。寿春未陷,敌东不能犯盱眙(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南不能犯合肥。寿春不保,则敌东可出“郡首淮隅,道当冲要”(27)的盱眙以犯广陵,或间道抵瓜步(今江苏六合县东南瓜埠),南可出淝水犯合肥,进扰历阳,从而使建康不得安枕,故寿春“得之者安,足称要害”(28)。齐永元二年(500年),寿春沦陷,此后南北交战,即常以寿春为目标,疆埸之间,南朝虽时得之,但终不能久保。“寿阳一去,画江为守,使敌在吾耳目之前,伺吾转盼之隙,则江、扬、荆、襄其势孤矣。”(29)后来侯景据寿阳叛,“因此以墟江扬,一乱不复,而江南之势去者,以寿阳先也。”(30)
    守淮重镇又有淮西义阳(今河南信阳市),淮北谯郡(今安徽亳州市)、下邳(今江苏淮阴市西南古淮河与泗水交汇处)、涟口(今江苏涟水县)、朐山(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锦屏山)、郁洲(今江苏连云港市东云台山,当时尚为海岛)、峡石(今安徽凤台县西),淮南马头(今安徽怀远县南淮河南岸)、钟离(今安徽凤台县东北)、淮阴(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甘罗城),等等。如淮阴,与寿阳、盱眙同为“淮南之源本”。(31)泰始失淮北后,淮阴的守御地位极为重要,“东接山阳,南通江表,兼近江都、海西之资,西有盱眙、寿阳之镇”(32),“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无他屯阻。”(33)又如义阳,位于大别山北麓,悬瓠失守,义阳代为重镇,其地“有三关之隘,北接陈、汝,控带许、洛”(34);外通淮汴,则东障淮西;内连荆扬,则南制全楚;又西出宛、邓,故“义阳存则寿阳可复,寿阳复则两淮可守。义阳失则非惟绝两淮南望之意,抑亦为建康后日之忧”(35)。梁既失义阳及三关,陈力争淮南、北,而不争义阳,于是淮南不保,江北尽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