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北魏的滥授与“双授” 制定“九命”之前的大统年间中,西魏统治者为笼络将士计,对名号的授予毫无吝惜珍重之意。诸如“侍中 骠骑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散骑常侍 车骑大将军 仪同三司”这些崇高的名位,其授予颇为轻易,拥有者比比皆是;诸大夫与各种重号将军的“双授”,也已习以为常。 进一步的考察显示,这种名号猥滥乃是其来有自。据《魏书》卷75《尔朱世隆传》,前废帝元恭时,尔朱世隆为尚书令而总朝政,这时他曾有如下举措: 又欲收军人之意,加汎除授,皆以将军而兼散职,督将兵吏无虚号者。自此五等大夫遂致猥滥,又无员限,天下贱之。 “皆以将军而兼散职”,即凡是授予了将军号的,同时也都授予文散秩;“督将兵吏无虚号者”之“号”不只是指军号,也包括着文散官,这主要就是“五等大夫”之类。换言之,尔朱世隆用来“收军人之意”的手段,正是军号与散职的“双授”。 我们推测,在此之前想必已有不少类似现象,因而才吊起了广大将士们的胃口;再经尔朱世隆的推波助澜,这“皆以将军而兼散职”之事,就更变本加厉了。为了弄清这一情况,我们不惮其烦,从史书碑志中搜录了上千人次的“双授”材料(包括赠号在内),烦琐的排比提供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根据史料排比首先可以肯定,在魏末军号与散官的“双授”确实已是通行的做法了。例如东魏孝静帝武定4年《魏章武王妃卢氏墓志》[16]: 长子元景哲,初为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后至侍中、骠骑大将军; 次子元叔哲,员外散骑侍郎、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三子元季哲,征虏将军、中散大夫。 仅这家元氏兄弟,便有3人兼有军号与大夫;其长子和次子还拥有侍中、员外郎之号。类似情况,又如后废帝普泰2年《魏韩震墓志》: 次子韩显安,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三子韩晖,中坚将军、奉车都尉; 四子韩光,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 五子韩钦,威烈将军、奉朝请; 六子韩遵雅,中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这韩家兄弟之中,拥有“双授”名号的更达5人之多。其中,奉车都尉、常侍、奉朝请,在北周“九命”体系中,都是与军号“双授”之阶。据一斑而窥全豹,仅此这两个家庭已可显示,魏末“双授”已成“时尚”了。 曾经得到1、2次或3次“双授”的例子实在太多,姑且略而不叙以免烦秽。兹选择若干“双授” (连赠号在内)多至4次者,提供于读者以便参览: 邢逊:孝庄初,除辅国将军、通直散骑常侍;除散骑常侍、加前将军;永安二年,寻除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孝武帝时转卫将军、右光禄大夫。(《魏书》卷65《邢逊传》) 裴良:节闵帝时,除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加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转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孝静天平中卒,重赠侍中、骠骑大将军。(《魏书》卷69《裴良传》) 尔朱荣:明帝时,进号平北将军、光禄大夫;征东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又迁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立庄帝,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开府。(《魏书》卷74《尔朱荣传》) 卢同:明帝时加抚军将军、光禄大夫;孝昌三年,除左将军、太中大夫;节闵帝普泰初,除侍中,进号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孝武帝永熙时卒,赠侍中、骠骑大将军。(《魏书》卷76《卢同传》) 羊深:明帝时加平东将军、光禄大夫;庄帝时,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普泰初,散骑常侍、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孝武帝时,转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魏书》卷77《羊深传》) 刘懿:庄帝时左将军、太中大夫;散骑常侍、抚军将军;又为征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加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余如故。(《东魏刘懿墓志》) 进而,甚至还有多达5次的散阶获得,都采用了军号和散官的“双授”方式的: 贺拔胜:庄帝时,加通直散骑常侍、平南将军、光禄大夫;庄帝还宫,复加通直散骑常侍、征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寻除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节闵帝普泰初,进号车骑大将军、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孝武帝时,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魏书》卷80《贺拔胜传》) 常景:宣武帝时,累迁积射将军、给事中;明帝初,拜谒者仆射、加宁远将军;正光初,除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击杜洛周,授平北将军、光禄大夫;节闵帝普泰初,除车骑将军、右光禄大夫。(《魏书》卷82《常景传》) 杨:孝庄帝立,拜伏波将军、给事中;加镇远将军、步兵校尉;进平东将军、太中大夫;从孝武帝入关,加抚军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授通直散骑常侍、车骑将军。(《北史》卷69《杨传》) 高建:魏末从尔朱天光,除宁远将军、奉车都尉;迁前将军、太中大夫;投高欢,除镇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又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骠骑大将军、散骑常侍。天保六年卒。(《北齐高建墓志》) 《文馆词林》卷452魏收《征南将军和安碑铭》中,更有多达6次的“双授”纪录: 和安:孝明帝时,除襄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尔朱荣专权,授明威将军、给事中;转通直散骑侍郎、宁朔将军;寻除通直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尔朱(世)隆授太中大夫、平东将军;东魏孝静帝,征拜散骑常侍、征南将军。 这足可说明,军号与散官的“双授”,在此期确实已成时尚。由于北魏的军号与官阶还没有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军号的阶级也远多于散官等级,所以军号的晋升比散官频繁得多,经常有军号单独变动而不及散官的情况。在上引材料中,我们只提供了“双授”的名号,至于各人仕历中军号或其它官职的单独变动,也就是不属于“双授”的那些迁转,我们均予省略,以清眉目。无论如何,军号经常与散官双授,二者往往同时变动,这在上述例证中,已经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