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魏晋南北朝 >

南北对立时期南方政权的攻守形势与军事重镇(6)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注释〗 
    (1)大体指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和云贵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
    (2)这种形式的南北对立,详拙著《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军事地理要览》第四讲,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下文重论形势,有关战事及疆域变迁的具体史实详见拙著《六朝疆域与政区》第一、二章,南京大学出版社将出。
    (4)《宋书·索虏传》“史臣曰”:“夫地势有便习,用兵有短长,胡负骏足,而平原悉车骑之地,南习水斗,江湖固舟楫之乡,……盖天地所以分区域也。”
    (5)《六朝通鉴博议》卷二。
    (6)《晋书·蔡谟传》。
    (7)按此种战略,在北魏以前尚颇奏效;及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改逐城强攻为分兵略地后,南朝重镇要地的地位有所下降,防御体系亦难以再保完整。然而,固守重镇要地,使其成为前线的后方,既予敌以后顾之忧,又可切断敌军的退路,仍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8)《亭林文集》卷六《形势论》。
    (9)此二道为东路与中路,又有西路,自益州入汉中,指关中,与东路及中路互相策应。
    (10)(11)(36)(53)(58)《六朝通鉴博议》卷一。
    (12)(16)《六朝通鉴博议》卷七。
    (13)(18)《晋书·慕容德载记》。
    (14)《宋书·垣护之传》。
    (15)《元和郡县图志》卷一○。
    (17)《宋书·萧思话传》。
    (19)《资治通鉴》卷一○二太和四年。
    (20)(29)(30)(51)《六朝通鉴博议》卷九。
    (21)(23)《魏书·尉元传》。
    (22)《宋书·王玄谟传》。
    (24)王仲荦《北周地理志》卷八河南下徐州。
    (25)《晋书·伏滔传》,《读史方舆纪要》卷二一江南三寿州。
    (26)《魏书·源怀传》。
    (27) (42)《宋书·自序》。
    (28)《陈书·吴明彻传》。
    (31)(32)《魏书·高闾传》。
    (33)(40)(45)(46)《南齐书·州郡志》。
    (34)《南齐书·州郡志》。“三关”即平靖、武阳、黄岘,分别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南、南、东南。
    (35)《六朝通鉴博议》卷八。
    (37)《陈书·樊毅传》。
    (38)《读史方舆纪要》卷一九江南一采石条引陆游语:“古来江南有事,从采石渡者十之九,从京口渡者十之一,盖以江面狭于瓜洲也。” 
    (39)(41)《宋书·刘延孙传》。
    (43)《晋书·庾翼传》。
    (44)(47)(55)《六朝通鉴博议》卷三。
    (48)《资治通鉴》卷九六咸康七年。
    (49)《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裴注。
    (50)按晋灭吴、隋平陈两次统一的关键,都在巴蜀。李焘《六朝通鉴博议》卷一○:“大抵吴蜀相应如左右手,苟与人斗,左手虽奋,而右无以应之,则不可望其能胜也。如有蜀则吴强,无蜀则吴弱,东晋以平李势,宋武必平谯纵,至于齐梁而无西顾之忧,其间惟陈氏无蜀。是以魏取西蜀,晋既代魏而因以平吴;周取萧,隋既代周而因之入陈。北方之能并南方者,晋与隋耳,则皆以无蜀而亡。然孙氏虽无蜀而荆州无恙,陈既无蜀又无荆州,故孙氏之祸迟,陈氏之祸速。” 
    (52)《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54)《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序。
    (56)《亭林文集》卷六《形势论》,《资治通鉴》卷七○黄初六年。
    (57)习语称三国鼎立。其实三国鼎立,蜀汉只是一小伙伴而已,三国历史的主线是孙吴与曹魏的对峙,也即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南北对抗。孙吴与蜀汉又常常相互联合呼应,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曹魏,这更显示出三国时期的南北对抗局面。
    (59)《三国志·吴书·孙皓传》注引《江表传》
    (60)《六朝通鉴博议》卷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