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魏晋南北朝 >

“八王之乱”与禁卫军权(9)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文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参考文献:
    [1]祝总斌.“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北京大学学报,1980(6).
    [2]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4]徐松辑.高敏点校.河南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4.
    [5]司马光主编.胡三省注.顾颉刚等点校.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7]张金龙.晋代禁卫武官制度考论[J].中国史研究,1999(4).
    [8]张金龙.关于“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若干问题考辨[J].兰州大学学报,1987(4).
    [9]越智重明.領軍將軍と護軍將軍[J].東洋學報,44(1),1961.
    [10]张金龙.“中朝大驾卤簿”所反映的西晋禁卫武官制度[J].中华文史论丛,5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1]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原载《史学月刊》2003年第4期(张金龙:济南,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50100)
    本文为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编号81087)前期成果之一。
    [1] 学术界对“八王之乱”的研究,较少关注禁卫军权和“八王之乱”的关系。如日本学者福原啓郎氏关于“八王之乱”的专论《八王の亂の本質》(《東洋史研究》第41卷第3號,1982年)一文中只有一处提到“禁军将校”字眼。又如,杨光辉先生在《西晋分封与八王之乱》(《中国史研究》1989年第4期)一文中亦未提及禁卫军权问题。比较重要的断代史著作如吕思勉先生《两晋南北朝史》(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王仲荦先生《魏晋南北朝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中,对这一问题也都未曾涉及。何兹全先生在《魏晋的中军》一文中似乎注意及此,认为:“左右二卫和三部司马是宫殿中的主要的宿卫兵,在西晋历次宫廷政变及皇室内争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读史集》,第24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其所举事例全是“八王之乱”中的情况。日本学者宫川尚志氏《六朝史研究  政治·社会篇》(平樂寺書店,1977年再版)第一章第二节专论“八王之乱”,标题即为“八王の乱について”(第38-49页),曾提及“杨骏领禁兵收权力”,“企图排挤汝南王亮”;又提及赵王伦矫诏发动兵变,召禁军将校如翊军校尉齐王冏参与。但都未作具体分析。笔者在多年前发表的《关于“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若干问题考辨》(《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一文中对禁卫军权和“八王之乱”的关系曾有所涉及,认为:“参加八王之乱的主要是两部分军队,首先是殿中兵,然后是都督兵。最初的斗争往往由殿中兵扮演角色。”但有关论述却十分单薄。
    [2] 学界有人以为晋惠帝属平庸之材而并不“愚痴”,其说不确。《晋书》卷四《惠帝纪》“后论”及“史臣曰”均以其为“蒙蔽”、“庸暗”之人,谓“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又可参张金龙,《关于“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若干问题考辨》,《兰州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3] 孟观、李肇外,史书所见殿中中郎还有士猗、逯苞、成辅、王春,见《晋书》卷五九《赵王伦传》、《成都王颖传》,卷六二《刘琨传》。《晋书·职官志》有殿中中郎,其地位介于殿中将军与殿中校尉之间。《通典》卷三六《职官十八·秩品一》所载魏官品,第六品有殿内将军、殿内典兵,第七品有殿中中郎将、校尉,第八品有殿中都尉、司马及殿中羽林郎。同书卷三七《职官十九·秩品二》所载晋官品,第六品有殿中将军,第七品有殿中监,第八品有羽林郎。孟观、李肇所任决非殿中羽林郎,从其在“八王之乱”中的表现推断,似更近于殿内(中)典兵、殿中中郎将。《晋书》卷二五《舆服志》载《中朝大驾卤簿》中有“典兵中郎”,当即殿内典兵,孟观、李肇所任为此职的可能性更大,这种推测也与《晋志》关于殿中中郎品级的记载相符。
    [4] 按《通鉴》修撰时,九家旧《晋书》并未全亡,故其所据颇有今本唐修《晋书》不载之史料。又可参考《晋书》有关纪、传。
    [5] 夏鼐(作铭)先生据元<河南志>中的古代洛阳图,确定东汉武库位于汉故城东北角谷门之东,其北有太仓。参见:《<永乐大典>卷9561引元<河南志>的古代洛阳图十四幅》(作铭),《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王仲殊先生《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第18页图一八《东汉雒阳城平面示意图》,北宫之东北角有太仓、武库,太仓在北,武库在南,与《洛阳记》所载西晋武库在太仓之东不同。有两种可能:西晋都城中有关建筑物之位置与东汉有较大变化;或者此图有误差。庄春波先生据《后汉书·坚镡传》,注引《洛阳记》的记载,认为“似乎武库在太仓以东,而非以南”。见氏著:《秦汉武库制度》,《史学月刊》1991年第6期。
    [6] 又可参见:《晋书》卷五九《楚王玮传》、《汝南王亮传》,卷三六《卫瓘传》,卷三五《裴楷传》。
    [7] 《晋书》卷三一《后妃上·惠贾皇后传》:“……乃使帝作密诏,令玮诛瓘、亮,以报宿憾。”又可参同书卷三六《张华传》。
    [8] 王仲荦先生说:“贾后又叫惠帝下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领北军(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杀司马亮、卫瓘。”见氏著:《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21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将楚王玮所任北军中候理解为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的将领,这一解释有误。北军中候在东汉是北军将领之一,但在当时北军中候则是西晋王朝的禁卫军长官,按制度其所统领的是宫城内全部禁卫军,而且西晋只有内、外军之分,而无南、北军之分。
    [9] 按本传所载澹、繇兄弟关系不确,繇被徙之事颇为复杂,其具体情形见于《晋书》卷三八《宣五王·东安王繇传》。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卷三八之《校勘记》[一一]:“姚鼐《惜抱轩笔记》:‘既为大将军,即不为领军,既为尚书令,亦不为录矣。’按:《通鉴》八三作‘征梁王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此‘尚书令领军将军’七字疑衍。”其说可从。
    [11] 《文选》卷四九《史论上》干令升(宝)《<晋纪>总论》,注引臧荣绪《晋书》曰:“惠帝永宁二年,禅位于赵王伦,伦以兵留守卫,上号曰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宫。”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第五册,第217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2] 参见《晋书》卷五九《长沙王乂传》、《河间王顒传》、《成都王颖传》,卷四《惠帝纪》。
    作者:张金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