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铁血敢死队:汉帝国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6)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历史帝国 佚名 参加讨论
招募办法的流行,与战国以来商品货币经济和雇佣关系的普遍发展,以及人们对金钱的渴望追求迅速升级有关。汉代俗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拜金主义至上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让利益成为一种驱动力量,传统的“简选”办法有时也和募赏结合起来,称为“简募”。见《后汉书》卷73《刘虞传》:“(初平)四年冬,遂自率诸屯兵众合十万人以攻(公孙)瓒……瓒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   
    但是毕竟生命比金钱更重要,所以也会出现贪财应募却临阵丧胆、畏惧不前的可笑现象。如《史记》卷107《魏其武安侯列传》:“于是灌夫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中……”
    3.强制征调 
    这种办法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古代国家往往是多民族政权,民族关系是不平等的,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存在着剥削和压迫。统治民族为了减少自身伤亡,经常强制性地征调附属民族参战,并且命令他们在阵前接敌。例如夏桀征汤,曾发“九夷之师”;武王伐纣,有羌、卢、máo、彭、巴、濮、邓、蜀等八国军队随从。这些民族文明程度较低,保持着勇猛无畏的蛮性,战斗力很强,往往率先突破敌人阵列。如牧野之战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
    汉代军队里也经常包括少数民族,像楚汉战争中,双方都有善于骑射的游牧民族“楼烦”将士。还有用于“陷陈”的巴人,见《华阳国志》卷1《巴志》:“阆中有渝水,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善舞。(高)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
    西汉中央常备军“八校尉”之中,越骑校尉专门掌管由越人组成的骑兵,长水校尉负责掌管由长水胡人组成而驻扎于宣曲(今长安市西)的骑兵,胡骑校尉专管由匈奴人组成而驻扎于池阳(今泾阳西)的骑兵。据《后汉书》卷18《吴汉传》、卷73《公孙瓒传》所载,东汉时期,政府曾征调乌桓骑兵参战,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另外,东汉政府对役使的羌族骑兵不付酬劳,还美其名曰“义从”。甚至发生过“义从”因为服役太久、心怀怨愤而激起叛乱的事件:“(延熹)四年冬,上郡沈氐、陇西牢姐、乌吾诸种羌共寇并凉二州,(段)将湟中义从讨之。凉州刺史郭闳贪共其功,稽固军,使不得进。义从役久,恋乡旧,皆悉反叛。”
    四、“陷陈”部队的兵种构成 
    代“陷陈”部队的兵种构成前后有所变化,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车兵为主——车骑混编——骑兵、或步兵。略述如下:
    1.秦楚之际——车兵为主 
    据《史记》卷95《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在反秦战斗中多次获胜,主要得力于帐下车兵。这支部队由他的亲信、后任太仆的夏侯婴指挥,自沛县起兵后转战千里,进入关中,屡次建立功绩,陷阵破敌多是“以兵车趣攻战疾”。当时参与陷阵战斗的还有樊哙、曹参所率步兵。这一阶段,刘邦军中骑兵数量很有限,尚未设有骑将,最高指挥官仅是校尉;在反秦战争里也没有看到刘邦所部有车骑混编部队作战的记述,这可能和农民军缺乏马匹和骑术训练有关。
    2.楚汉战争至文景时期——扩建骑兵、车骑混编
    楚汉战争开始后,由于项羽拥有数量众多的骑兵,而刘邦这方面力量薄弱,部下的车兵及步兵机动性较差,与项羽交锋处于被动。形势所迫,汉军不得不扩建自己的骑兵部队,任命灌婴为骑将,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从而扭转了不利局面。事见《史记》卷95《樊郦滕灌列传》。以后这支部队在与敌人骑兵交战和进行奇袭、追击时频频告捷,为汉王朝的建立屡创功勋。西汉初年的战车部队和骑兵经常混编作战,逐渐成为精锐主力。灌婴多次率领车骑大军与敌对势力交锋,他本人的官职也是车骑将军。刘邦晚年反击匈奴和镇压异姓诸侯王叛乱,除依靠中央政府的车骑外,还大量征发各诸侯国车骑参战,如灌婴“受诏并将燕、赵、齐、梁、楚车骑,击破胡骑于砂石”;《史记》卷54《曹相国世家》曰:“黥布反,(曹)参以齐相国从悼惠王将兵车骑十二万人,与高祖会击黥布军,大破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