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三国 >

汉族与匈奴的恩怨 百年汉匈大战的起源(3)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在匈奴的发展时期,尽管实力不强大,依然与周朝进行长期战争,并在周朝王室衰败时,依靠机会两次攻陷都城,给周王室带来沉重的打击。
    七雄争霸-战国时代
    春秋战国交替时期,西线的义渠部落和东线的山戎部落成为主要边患。义渠常常入侵秦国边境,山戎不仅攻击燕国,甚至越过燕国进攻齐国,迫使齐桓公北伐,山戎败逃。三个边患严重的国家,燕赵秦开始修筑工事抵御入侵,这是长城的前身。
    在战国时期,匈奴人首先遭到秦国的重创。公元前272年,义渠首领觐见秦王,与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私通,并生了两子。后来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义渠首领,发兵夺取义渠部落的全部土地,不仅铲除了秦国的边患,而且扩张了国土。宣太后虽然是出了名的风流寡妇,但她已有终身的情人魏丑夫(太后死时让魏丑夫殉葬),估计她与义渠首领私通是假,色诱其放弃秦昭王的护卫“独自到甘泉宫相会”斩杀是真。中国历史上专权的女人名声都不好,泼的脏水无一例外都是淫乱宫闱,因为这是女人的死穴,想象武则天七十岁还被描绘成“玩弄男宠”的样子,宣太后的六十岁“私通生子”那就只能算是小儿科了。
    其次是赵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无异于今天的改革开放,筑长城要塞,设立云中、雁门、代郡,将赵国锻造成一个军事强国,于是李牧登场了。李牧打败东胡、林胡,大破匈奴杀伤十余万骑,向南逼迫韩国、魏国与赵国亲近,在河北藁城击溃不可一世的秦军,被封为武安君。李牧没有战死沙场,却被多疑的赵王杀害,数千年来中外名将大多如此。
    千古一帝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刚刚一统中华,就将秦赵燕三国的长城连接在一起防范匈奴。
    始皇二十六年召集群臣商议北击匈奴的国事,丞相李斯在庙堂之上百官面前进行了如下演说:“匈奴没有城池居住,没有财富可以保护,靠迁徙放牧而生,很难将其制服。如果派轻骑兵速战速决,粮草必然会不够,如果带领辎重大兵压境,又会因为物资繁重,追击不上匈奴。秦朝得到匈奴蛮荒土地后并不能产生效益,俘获的匈奴民众也不能被朝廷驱使,杀光这么多匈奴民众,不是陛下所愿意看到的事情。劳师远征,消耗朝廷的力量却使匈奴人高兴,不是长久的计策”。
    李斯的谏言是片面的,他只是就事论事地评价攻打匈奴的困难和付出的代价,无视历史上匈奴屡次入侵对华夏族造成的严重伤害,忽略了战胜匈奴的重大历史意义。当时李斯权倾朝野,深受始皇宠信,况且国家大统秦兵善战,匈奴人不敢轻易挑衅,边境相对安定,于是李斯的意见被采纳了。
    始皇三十二年,燕人卢生自海外求仙归来,献图谶“亡秦者胡也”。始皇一是:考虑到千秋万代的大业;二是:巡视边关后感觉形势不乐观对李斯的建议有些后悔;三是:终于有了说服群臣的战争借口,于是派名将蒙恬发兵三十万攻击匈奴。
    秦朝是崇尚猛士的乐园,粗鲁的华夏武士们手握环刀长戈,身背秦弓韩弩,以枭首获级为快意,以建功立业为梦想,在善战的蒙恬将军的指挥下,以车兵和步兵为主力,轻而易举的击溃了强大的匈奴头曼单于的骑兵军团。收复河南与榆中地区,次年收复高阙,直抵阴山建九原郡(占领了最重要的河套地区)。“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史记。匈奴列传》。
    始皇征发囚徒充实募卒,向边境移民三万户促进生产,建万里长城以为屏障,派长子扶苏到蒙恬处历练,用心可谓良苦。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始皇驾崩在出巡的路上,赵高与李斯进行政治合流,逼迫扶苏先行自杀,等到蒙恬接到矫诏后已经没有了拥兵争位的理由,蒙恬耻于背负叛逆的罪名悲愤自尽,历史从此进入新的一页。
    前秦时期,匈奴人通过兼并战争逐渐由一盘散沙汇合成一个匈奴族的国家。始皇帝时,匈奴首领正式称为单于。单于是简称,全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孤涂”是天子的意思,“单于”是广大的意思。第一代单于是头曼。单于头曼三面受敌,西面有大月氏,东面有东胡,南面有强秦,头曼遭到蒙恬攻击以后,损失惨重,又担心东西两翼受到袭击,干脆逃往大漠北方去了。
    头曼的王子叫冒顿(音:莫独)。头曼宠爱小儿子想废掉冒顿,就把冒顿送到月支国当人质,随即攻击了月支国。人质必须要被杀掉,冒顿虽然怀恨父亲但仍单骑逃回了匈奴。至于他怎样用响箭射死头曼,杀光后母、兄弟夺取王位,想必读者了解详细这里不必多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