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汉代先进的军事后勤体制:军队的医疗保障制度(5)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论坛 佚名 参加讨论
膏药。汉简149·19简和511·20简中记载:“傅膏药”。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记载有“治千金膏药”。居延医简的《折伤簿》中记载有“病伤头、右手膊,膏药”。说明汉代治疗军队人员外伤,膏药已普遍应用。 
    丹药。如武威汉简《治百病方》中,大风方就记载有“丹砂”药入该方中(此方药后面还要叙述)。汉代炼丹非常盛行,丹药的制作应该相当精良,供应也应该相当充分。
    这些汤、丸、散、膏、丹等药物,为军队医疗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药物支持。
    以上说明,当时军中对疾病的治疗方法与药物供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军队医疗保障不仅有了一定的治疗手段,多样化的医疗技术基础,而且还有了各类药物供应的物质基础。 
    四、有关医疗制度与善后抚恤 
    为了促进军队医疗保障工作的落实,汉代在军内建立了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综合史实,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巡诊接诊制度
    前述军医及时给病卒诊断疾病时,已经讲到军医要经常下基层部队巡诊,或被上级军官指派到下面去为病卒看病。同时,又有很多病卒去找军医看病,军医有接诊的任务。这些都说明,军医巡诊接诊是一项基本的医疗制度。 
    2.疾病情况报告制度
    军医巡诊接诊以后,要将病卒病情记录下来。如汉简4·4B:“第卅一燧卒尚武,四月八日病头痛寒炅,饮药五齐,未偷。”齐,剂字误写;偷,愈字误写,汉简中多如此。不仅记录了得病土卒的单位和名字,还记录了所得病的时间、病名、病因、饮药剂量和治疗效果,非常详细,类似于后世医院的门诊诊断书和住院病历,至少可以说是诊断书和病历早期的雏形。记录的目的是要归档保存,现在之所以能有这些简被发现,与此有密切关系。记录完了以后,还要整理汇集成册逐级上报。这在居延汉简中反映得很清楚。从报送时间上看,有日报。如6·8简:“五凤二年(前56年)八月辛巳朔乙酉,甲渠万岁燧长成敢言,迪七月戊寅夜堕坞燧,伤腰,有瘳,即日视事,敢言之”。乙附:15简:“建昭六年正月辛未病卒名籍”。42·11A简:“三月辛巳甲渠候长福口,疾卒爰书一编敢言之□”等。有月报。如45·15简:“□庭受廿三部五凤四年(前54年)三月病卒名籍”。311·6简:“遣尉史承禄便七月吏卒病九人饮药有廖名籍诣府”等。有年报。如49·17简:“竟宁元年(前33年)戍卒病死衣物名籍”。46·17简:“建昭六年正月尽十二月吏病及视事书卷”等。从报送的形式上看,有隧一级上报的。如上述6·8简“燧长成敢言”。有部一级向上报的。如上述45·15简“廿三部”所报“病卒名籍”。有候一级向上报的。如上述311·6简“遣尉史承禄”,这个“尉史”应是候官的属吏,“名籍诣府”,此处“府”应指都尉府,故该简应为候官上报都尉府的病卒文书。可见病情报告基本上是按燧一部一候官一府(都尉府)这样一个程序上报的。从报送的内容上看:有名籍。上述简中名籍前基本上都加有“病卒”二字,说明名籍是专门记录有病土卒病情简况的簿册。有爰书。依据上述42·11A简中“疾卒爰书一编敢言之□”和198·9简“□敢言之,谨移戍卒病死爰书□”,可知该爰书应该是前述名籍中病卒详细的病历文书,可供医生随时查阅研究病情。此外,一旦该病卒医治无效死亡,还可作为证明材料移送给上级说明其死因或作为病卒所在地政府抚恤其家属的依据。有书卷。从上述46·17简和8·lA简:“阳朔(前23年)二年正月尽十二月吏病及视事书卷”,可知书卷内记录的是某年“吏病及视事”的情况,说明该书卷是记录军吏当年得病和出勤情况的文书,以便上级查考军吏身体及工作状况,依此决定其能否升迁和任免。如E.P.T52:158简:“第十三燧长王安,病三月免”。 
    3.病休请假销假制度
    如新简E.y.T56:78简:“□□四百五十束,病休十一日,少四百卅五束”,记录了土卒因有病休假影响了工作。E.P.F22:81简:“饮未能视事敢言之”,陈述了因病不能饮食,所以“不能视事”需要请假。E.P.F22:82简:“三月丁亥朔辛卯城北守候长匡敢言之谨写移燧长党,病书如牒敢言之,今言府请令就医”,明确有“病书如牒”,即现在所说的病假条,并说明请假是为了“就医”。前述6·8简讲“燧长成……,伤腰,有瘳,即日视事,敢言之”,“有瘳”即病愈,病好能“视事”了,得赶快上报销假,不然超过一定时限,就会被免职。可见当时军内吏士有病休养要请假,病好了要销假并开始工作。 
    4.传染病人隔离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