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是古代最重要的兵种之一。这一点不但马克思恩格斯都做过专门论述,并且也为古代世界的战争所证明。中国最早的建制骑兵,出现于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汉初时骑兵崭露头角,但其第一个全面兴盛的时代是在西汉武帝时期。在汉匈之间长期激烈的战争中,汉朝正是凭借着空前强大的骑兵部队,扭转了一直以来汉军在战场上的劣势,改变了不利地位。不过有的观点认为,西汉军队的历次胜利主要是依靠骑兵,骑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他的兵种都是无足轻重的。 一、西汉骑兵的起源 西汉王朝的骑兵,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楚汉战争。时为汉王的刘邦率部与以项羽为首的楚军逐鹿中原。项羽魔下的楚军以骑兵为主,其作战特点是集中精锐兵力,强攻以速战速决。以步兵为主的汉军不是机动灵活、攻击力强大的楚军的对手。在公元前2以年的彭城大战中,“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数量远胜于楚军,并且凭借彭城以逸待劳,但却为长途跋涉的楚军打败。汉军有十余万人阵亡,余部“皆南走山”,楚军追击至灵璧东唯水上,“汉卒十余万皆人唯水,唯水为之不流”。 经此大败,刘汉集团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在骑兵建设上的严重不足。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于是“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乃拜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荣阳东,大破之”。初尝胜果的刘邦更加重视骑兵了,他不但注重己方骑兵的装备和训练,并且对敌方骑兵的关注也大为提高了。同年秋,刘邦命令韩信、曹参、灌婴攻魏国。战前询问敌情,刘邦先问大将名,其次就问骑兵将领,再次才问步兵将领名。可见在刘邦心目中,骑兵的位置已经在步兵之前了。 刘汉集团对骑兵的重视也迅速带来了回报:韩信率军攻赵时,奇袭赵军营地的部队就是二千轻骑;项羽自该下突围,执行追击的是骑将灌婴的五千骑兵。由此可见,骑兵已经成为汉军中最核心、最精锐的力量,并且在刘汉集团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骑兵已经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展现锋芒了。 二、重视骑兵的诱因与措施 中原局势正趋于稳定,然而北方边境狼烟又起。公元前201年秋,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约共攻汉。次年冬,汉高帝亲率军征讨,初战告捷。是时天寒降雨雪,冒顿单于隐匿其精兵,佯败以诱汉军。汉军三十二万中多为步兵,难以追击,于是汉高帝只率少量兵力“先至平城,步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响。匈奴骑,其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乳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骊马”,后得陈平用计方能突围。白登一战,让汉军上下都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真正实力。这种实力上的悬殊对比,深深的刺激了汉朝统治阶级,使其一方面行和亲以争得休养生息的同时,另一方却大力发展骑兵部队,以图能与胡骑一争高低。 发展骑兵,首先要有数量足够的上乘战马。以农耕为经济基础的封建王朝,历来是重视牛甚于马匹的,而且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原地区所产的马匹其数量、质量均难及北方游牧地区。解决之道,就是建立可以动用国家资源力量,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采取较为先进的养马技术的国家养马场。史书上的苑马、群牧所,都是国家养马场。它由国家划出指定的区域,投入专门经费,培育马种,饲养、训练马匹,最后将马调配给军队使用。国家养马场有专职机构负责管理,管理者通常是国家直接任命的高级官员。这种国家形式的养马,其实自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在西汉初年趋于完善。景帝二年“始造苑马以广用”,武帝“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可见,国家养马场的策略是行之有效的,此后在我国历史上长期不衰,逐渐发展,成为历朝马政的重要内容。 有了良马,还要有训练有素的骑士。汉朝军队非常善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兵员,三河、颖川、沛郡、淮阳、汝南、巴蜀等多山地诸郡可选材官之士;江淮以南多水泽之地可选楼船之士;而“天水、陇西……及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此地之民自是选拔精锐骑兵的上上之选。即使是通过精挑细选得来的兵员,仍然要接受严格的训练。晃错曾上书言:“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勒卒之过也,百不当十”。由马上而得天下的汉朝统治阶级,对乌合之众不可能打赢战争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规定“非教士不得从征”,“教士”者,张晏注日:“士不素习不得应召”,所以说,汉朝应征兵员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具有很强的战斗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