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屠杀功臣:狠毒吕后把西汉开国元勋彭越变成肉酱(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环球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彭越年龄与刘邦接近,性格、脾气也多有相投之处,在一班开国老臣中,他是与刘邦走得最近的一位。彭越这人处事谨慎,这从他草莽初起时一直待机而动可以看得出来。楚王韩信被废为淮阴侯之后,他就更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有一时不慎,触动了皇上敏感的神经。刘邦每次带着戚氏到洛阳行都办公,他都要去迎驾,喝酒谈天,无话不谈。在异姓诸侯王中,他也是到长安朝觐最勤的一个。没想到,陪了千般小心,还是惹恼了刘邦。 
    彭越怎么惹恼了刘邦?起因是陈豨叛乱时,刘邦令各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讨,但除了自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了精锐协助中央军,其他诸侯王的反应都很冷淡。彭越年纪大了,又正病着,就派部将率兵到邯郸会师刘邦。刘邦这时最想得到的,是彭越的帮助,彭越称病不出,让他很生气。回到洛阳后,就派使节去梁国,责备彭越。
    皇上龙颜动怒,彭越乱了方寸。最初他打算亲自到洛阳向刘邦谢罪。部将扈辄反对他这么做,进言道:"大王最初称病不出,如今皇上问责,又去朝见,这正好说明您生病是个借口。您去了洛阳,肯定会像韩信那样自投罗网。倒不如乘这机会反了吧,先发制人,进攻洛阳,打他个措手不及,说不定天下也是大王的呢。"
    彭越当然不会接受扈辄的建议,又没法子应付刘邦,只能继续装病。
    梁国太仆获知扈辄鼓动彭越造反,就连夜逃亡到洛阳向刘邦报告。
    刘邦按捺住心中怒火,吕后处理了韩信叛乱案之后,他也变得冷静起来,听了彭越谋反的举报,他不动声色,反而派出了一个慰问团去慰问梁王。
    这个慰问团当然负有特殊使命,到了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控制了彭越,把他解送洛阳受审。
    审理的结果是明摆着的,彭越确确实实没有任何叛乱的部署和举动。如果他真有反心,不会在自己的封国束手就擒。可是他对扈辄的策反,虽然未付诸实际行动,但没有诛杀扈辄,说明"反形已具"。
    刘邦念在旧情的份上,没杀彭越,只将他废为庶人,流放他到蜀国的青衣县去。青衣县在现在四川名山北部,本来是羌民的居住区,属蜀郡西部都尉所辖。
    彭越被押送入蜀,经过郑县时,正好碰上了从长安到洛阳的吕后的车驾。
    彭越以为碰上了救星。他原本是刘邦故旧,与吕后有叔嫂的情分。而且吕后在朝廷中又是个举足轻重的当家人,或许可救他一救。他要求见见皇后。
    见了吕后,彭越就哭了,哭诉了自己的一肚子冤屈之后,他提出:"我已经老朽了,只想把这把老骨头葬在昌邑老家,就心满意足了,不敢再有别的非分之想。"
    吕后把彭越扶起来,宽慰他说:"梁王不必伤心,一切有我呢。你就随我的车驾回洛阳,见了皇上,我替你去说。"
    彭越感激涕零。
    刘邦得知彭越又被吕后带回洛阳,十分震怒。他感觉到这个老婆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杀了韩信,先斩后奏,这会儿又把发配蜀郡的彭越半路上带回洛阳,你擅权简直就没有底线了。
    不过刘邦一时还不敢直接对吕后发作,就把气出在押送彭越入蜀的几个责任人身上,把带队的廷尉和大小头目全部撤职查办。
    吕后问刘邦:"你知道我为什么把彭越带回洛阳来吗?"
    刘邦说:"那是你的妇人之仁。"
    吕后说:"错。像彭越这样的人,他能由一个草莽盗贼而成为诸侯王,证明他有过人的能力,你把他流放到蜀地去,等于是养虎为患,一有机会,他会东山再起。不如索性把他杀了,不留后患。"
    刘邦恍然大悟,看起来还是老婆的识见高人一筹。但转过来他又发愁了:"流放彭越的诏令已经下达了,又杀他,我这个当皇帝的总不能自己说了话自己又反悔吧?"
    吕后说:"错。皇帝说过的话,怎么会能无缘无故地收回来呢?这事你就交给我办吧。"
    刘邦说:"好好好。"
    吕后怎么处置彭越呢?她暗中让人买通了彭越的一个舍人,这个舍人本来是随同彭越一起流放到蜀地的。根据吕后的授意,这个舍人告发彭越回到洛阳之后又策动家人反叛。于是彭越再次入狱。
    按常理说,吕后的这一步棋算不上高明,比彭越在洛阳谋反的罪名更难成立。那时他已经是囚徒,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就是想反,他靠什么反?
    但是审理彭越案件的新任廷尉对吕后的用意理解得非常透彻,他压根儿不去深究,凭那个舍人的诬告一锤定了铁案。于是彭越立即被砍了头,并把他的头颅悬挂在洛阳闹市。刘邦传下诏令:"有敢于收殓彭越的,立即逮捕治罪!"
    没想到出了一个栾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