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军事 > 汉朝 >

帝国的惆怅——四面峥峥大风歌(2)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一样,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缍之获得的成功乃是靠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流氓出身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视为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被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这种幸遇乱世的心理活动。罢了。
    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才是其唯一可选择的出路;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
    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捍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突然则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而历史却一一印证刘邦这种无奈的焦灼与恐惧。在400多年后。由刘邦本人亲自建立的大汉帝国。又在“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之中。轰然倒塌。灰飞烟灭。
    黄宗羲认为,“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人类社会最初之所以要有君主及英雄,只是需要其为天下兴利去害,但后世君主就利用天下万民所赋予的社会公共权力为一己谋取私利。
    因此尖锐地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郑观应愤慨地说:“宋儒误引《春秋》之义,谓君虽至不仁,臣民必顺受无贰。呜呼!信如斯也,则是天之立君,专为鱼肉斯民而天下兆民胥供一人之用,有是理乎?”。他认为,人民反抗恶劣的君主统治,其咎在君不在民:君主对人民“执持愈坚,缚束愈甚,于是天下之民气愈遏抑而不能伸,天下之民心愈困穷而无所告,郁久猝发,若决江河,不横溃四出,尽溃堤防而不止。嗟呼,孰使之然哉!”,梁启超更尖锐地指出,“民x兴则国可救,专制行则国必亡。为政者平时对待人民动辄鞭挞、敲剥、削夺、杀戮、侮辱,“积千数百年霸者之余威,以震荡摧锄天下之廉耻”,一旦敌国兵临城下,而想依靠民众之力以卫国御侮,无异“不胎而求子,蒸沙而求饭”,是绝无指望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