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国学不是"圈养动物"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云南出了个龙济光,是袁世凯北洋帮的小兄弟,辛亥之后做过广东将军。有一回从香港过来一个外国人,说要拜会他。龙济光赶忙设了盛宴款待,席间让翻译问那个外国人有什么事要跟他商量。外国人吞吐半天才说,我是个裁缝,来给将军量衣服。
    讲故事的是孙中山,他大概想说,不要太把外国人当回事。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莫名其妙的自卑感的确是把老外宠坏了。我们不高兴,中国固有其优美的学术文化、典章制度,怎么就自卑了呢。你说你有科学,我们还有国学呢。然而提到国学,人们就容易想到孔夫子。想到孔夫子,人们就有可能回忆起黑格尔的话,大抵是说,孔老二的那些东西冗长啰嗦,谈不上深刻的哲学和思辨,“从他的言教中,我们将毫无所获”。
    后来有个王小波,在上个世纪末对国学热有些意见,他的某些想法也跟黑格尔差不多,认为《论语》里的孔夫子不过是“一本正经地说些大实话,是个挺可爱的老天真”,但他的见解“也就一般,没有什么特别让人佩服的地方”,他喜欢孔夫子那里的氛围,但并不真想在孔夫子那里“长什么学问”。这样说话,王小波就显得不够重视民族尊严,有点不逗人爱。
    我认识一位国学博士,写得一手旧体诗。他的诗都能押着韵,调调也雅致,发e-mail必说“彩笺兼尺素”,开车郊游必说轻骑出长安,得长官接见也会搓脚搓手有点“惊宠”,但事后却补充说明为“形在魏阙,心存江海”,开了空调,那是要写作“红泥小火炉”的,西装革履还带了纸巾,大抵也要说成青衫透湿,总之是古典之风,山高水长。
    国学博士对黑格尔和王小波心愤口诽,但他不太精通以理服人,于是憋得脸色青紫,只好去写诗。
    如你所知,如今很多人是把国学圈养起来的,养得白胖,乐不思出。从事国学的人,与从事现当代学术的人,宛然两个物种,卖灰面的看不起卖石灰的,鹅蛋瞧不起鸭蛋。
    搞现当代的许多人关起通往国学的后门搞鲁迅,当然是永远不会真懂鲁迅,因为鲁迅不仅懂得一点西学,也懂得一点国学;搞国学的一些人则是关起看异域和现实的窗口,也可以说,封闭一块先秦的或者民国以前的“吾国固有”的学术净土,当作围场,成天在围场里把孔夫子这条“丧家狗”(李零书名)打得鼻青脸肿,撵得神思恍惚。
    于是,我觉得王富仁先生的《“新国学”论纲》很有意义,他强调了中国学术的整体性——据我理解,应当把中国的文化和学术视为一个整体,不必在清末民初或者其他某个位置选择一个下刀之处,人为地切断、分割、包围。
    国学不分古代现代,才会有源有流,潺潺如也,滔滔如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