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争鸣 >

人们为何总在寻找"桃花源"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一在长沙工作的男子兴冲冲地跟媒体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寻找,他找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者跟着这名男子像模像样地踏访了一番,给出个结论是,这个地方的确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有几分神似”。
    这个新闻写得很妙,妙就妙在“神似”一词的使用。自家阳台上如果有花有草,主人几页书读罢在混沌梦乡半睁开眼,也会发现此地与“桃花源”有几分神似。这样的新闻完全可以当作娱乐新闻来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何处不飞花,难道我们就能据此认为到处都是“桃花源”吗?
    这种近似指着海市蜃楼信誓旦旦说这是“北京、上海”的事情,多半是某地为了宣传当地旅游风景的一种炒作,但这样的消息能够被媒体报道出来,并且被广泛地转载引起网民的注意,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那就是自陶渊明以降,中国人寻找“桃花源”的心愿一直是如此地强烈,乃至随便一小处风景就迷惑了双眼,自以为身在“桃花源”中了。
    《桃花源记》原文不过400余字,不足三条微博的信息量,里面涉及景物的描写,也就三五句话,最后陶渊明老师还以一句“后遂无问津者”断了后人追寻的念想。在课堂上学习过该名篇的同学们都知道,《桃花源记》原意不在写景,而是借歌颂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社会”,来发泄对黑暗、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
    关于“桃花源”的原型地争夺,闹出了不少笑话,前后有多个市、县30多处景地自称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桃花源”就是陶渊明他老人家杜撰出来的,根本不存在。我比较认同这种观点。
    从中国目前的现实状况看,想找到“桃花源”真的是艰难的事情,人迹能到的地方,几乎都挤满了手持数码相机的游客,擦肩摩踵好不热闹,哪来半点《桃花源记》描写的悠然世外景象?
    “桃花源”在晋宋时期找不到很正常,在现在找不到,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
    (韩浩月 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