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三农”问题始终是该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个既不沿江,又不沿海,既不紧靠大中城市,工业又欠发达的农业县,究竟发展什么?什么产业才能起到“楔子”的作用? 该县决策层通过对县情的认真分析,尤其是对这些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践的认真总结,理性地选择了茶业,并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解决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这是因为,一是全县有种茶的习惯。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该县的茶叶面积曾达到4万亩,几乎乡乡有茶场、村村有茶山、户户有茶园。二是该县茶文化底蕴深厚,有生产优质茶叶,独具特色的土壤、气候等小区环境。唐代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这里所指的夷州,就是今凤冈、绥阳一带,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具锌硒微量元素的土壤,决定了茶叶产业旺盛的生命力。三是茶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含各种化合物质500多种,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饮茶对人体健康有害物质,故被世界卫生组织和营养协会推荐为人类三大饮料之首。在我国,被视为“国饮”,消费群体广、市场空间大。四是茶叶是一种一次种植,多年采摘的植物,采摘期长达20至30年。这对于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实情况,发展茶叶产业,是解决农村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茶叶的管理,不仅老少、妇孺皆宜,而且根据茶叶市场情况分析和对茶叶发展的预测,每亩茶园(仅指卖茶青)收入3000元并非难事。故此,发展茶叶产业不仅能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状,而且能给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 怎样发展茶叶产业? 选择了茶叶产业,那么,又怎样去发展呢?我认为,发展茶叶产业,必须弄清凤冈茶叶生产的现状和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原因,探其究竟,归纳起来是:规模不大,总量不足,缺乏宣传,没有品牌。截至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5.8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6万亩,总产量1625吨,产值4870万元。虽然凤冈茶叶品质上乘,但没有一个在全国、甚至在贵州省范围内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只能作为江、浙茶叶的“味精”,而饱受“品牌殖民”之苦。 没有规模,不能形成产业,没有品牌,规模难以形成。针对该县茶叶生产的现状,凤冈面临扩大规模增加总量、高端运作创造品牌的双重任务。在认真了解、分析浙江武义、云南凤庆、四川名山、福建安溪茶叶产业发展的历程后,凤冈决策层认为,构建“起跑”平台是茶叶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 对此,县里为这一产业发展构筑了生态平台,搭建了绿色平台,奠定了品牌平台,营造了舆论平台,搭建了政策平台,构建了腾飞平台。 选择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产业,是凤冈县委、政府对县情深化认识的结果,是践行“三个代表”、执政为民、构建和谐凤冈的具体实践,是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伴随打造“中国西部茶海”的纵深发展,凤冈社会经济必将因茶叶产业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