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简史 中国年画历史悠久,汉代已有门上画勇士像、贴门画的风俗。当时,民间流行“神荼”、“郁垒”的人物神话故事,传说他俩能用“苇索”捉鬼,并将鬼用“桃矢”射死后喂虎。这个故事来源于《山海经》,这两位神话人物是民间百姓长期津津乐道的话题,古人为了“御凶”和“辟邪”,就把神荼、郁垒像和老虎画在门上。唐代门画的内容发生重大变化,神荼、郁垒的形象由秦琼、敬德替代。传说唐太宗患病睡不踏实,由秦琼(字叔宝)、尉迟恭(字敬德)二人把守宫门后才睡得稳。唐太宗不忍二人日夜监护之苦,遂教人画二人肖像贴于门上代之。民间竞相仿效,于是秦琼和敬德也就成为“门神”了。唐代有一位著名画工叫做吴道子的,他根据民间故事画的“钟馗捉鬼”图很受百姓欢迎,人们把它作为年画贴于门首以辟邪。宋代之前的年画以手工绘制为主,宋代纸业与雕刻水印业兴起,木版年画应运而生。河南朱仙镇、山西晋南木版年画率先发展,时称“纸画”,和手绘年画一起共享市场。《东京梦华录》说:“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明代,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陕西木版年画兴起,时人称年画为“画贴”。清代中叶后,民间年画极为盛行,年画题材更为广泛,除了彰显镇宅辟邪的内容之外,还出现了戏曲故事、文武财神以及鸡猫动物等形象。据考证,“年画”的名称至清道光年间才正式出现。 山西木版印制的年画至少可以追溯至宋代,宋代山西绛州(今绛县一带)有位名叫杨威的画工,他的木版画《村田乐》曾闻名京城汴梁。金朝灭北宋后,把汴梁的画工迁到平阳(今属临汾),使山西晋南成为继汴京之后北方重要的年画制作中心。明清时,山西晋南木版年画发展至鼎盛,它以传说历史人物与戏曲人物为主要题材内容,形成了粗犷豪放与凝炼流畅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年画史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年画产地 中国年画产地广阔,宋代以后都市经济繁荣发达,促进了年画这一精神产品的兴盛,各地年画生产代有千秋,各领风骚。明清时,年画产地已基本形成相对稳定格局,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县杨家埠、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四川绵竹、安徽阜阳、福建泉州、广东佛山、湖南辰州等地先后成为著名年画产区。 山西晋南年画产地,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传奇的历史色彩,跻身于我国古代年画最著名产地之列。自宋代始,山西绛州、临汾以及西南的平水、洪洞、赵城、襄汾、曲沃、稷山等地,木版年画的刻印已成区域性规模,共同构成了著名的山西晋南年画产区。在山西其他地方,如吕梁柳林、晋中、忻州、大同等地均有民间水印木版年画的踪迹。1909年在甘肃黑城镇古塔内发现的宋金时期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又称《四美图》)和《义勇武安王位》两幅木板年画,画面上分别刻有“平阳姬家雕印”、“平阳徐家印”字样,其雕刻线条流畅细腻,构图丰满华丽,反映了山西木版年画极为高超的艺术与技术水准。1979年,山西永济县万固寺又发现了明万历十年(1582)木刻版画原版,由当时僧人从平阳府蒲州栖岩寺移来,长期珍藏于此,该版发现后,被命名为《明代功德版刻版》而载入中国工艺美术史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