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见证最后的萨满:原始祭典(1)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凤凰卫视 佚名 参加讨论
这是一场几近消失的原始祭典
    最珍美的供品已在祭台
    盛装的萨满即将神灵附体
    是上天赋予的神通?还是不自知的表演?
    见证呼伦贝尔草原最后的萨满世界
    Part1
    字幕:内蒙呼伦贝尔草原
    斯琴卦:我已经是第13年(当萨满),今年的话,就是兔年的话。我就是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就总有病,病了三十多年四十来年以后。
    记者:是什么病?什么情况?
    斯琴卦:就是都不一样,这个病,有时候就是什么,一开始是抽来的,昏过去什么都不知道,完了后边治治就是说又是心脏病了,后边治了又说不是心脏病了。总这样以后呢,总做梦,做梦以后我也刚开始也不太了解,这是为啥,完了后边总就是,从此反复的梦,反复做好几次一个梦。
    记者:是什么梦啊?
    斯琴卦:都不一样。
    记者:印象深的呢?
    斯琴卦:印象深的总是来一个老人,穿我们民族服装的,那个老人来了以后总说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了,就是因为找到你我走了好多遍,走了好多地方,说的,累的都不行了,好像说衣服上都有灰尘那么厚了似的,完了我就在门口见他以后,我说的笑着就对他对话,为啥找我,不找你的话就不行,因为你就是应该当一个萨满的人,说的。
    串场1:斯琴卦是达斡尔族人,她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仍然从事萨满活动的少数人之一,如果没有看到她穿着萨满服、敲起单面鼓,我们也很难将她与通法术的萨满巫师联系到一起。今秋八月她要在草原上举行一场传统的祭祀活动,所以我们有了一次难得的机会:亲眼目睹神秘的、几近消失的萨满仪式。我们能否在其中获得一种神秘的体验?能否在这一几近绝迹的原始巫术中目睹神奇?在参加斯琴卦的祭祀之前,一位草原上土生土长的文化学者,建议我们:如果要想了解萨满文化的前世今生,不妨从“心理上”先结识一位传说中的萨满。
    小片2:苏日台70岁,达斡尔族人,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研究。他通晓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几个少数民族语言。因此他可以出入内蒙草原、大兴安岭地区与世隔绝的世界,获取其它学者难以企及的宝贵材料。在苏日台的心目中,有一个令他终身难忘的萨满-----生活在大兴安岭腹地的鄂温克族萨满纽拉。
    苏日台:她已经去世五六年了,她去世时候92岁了,她从16岁开始当萨满,我参加过她几次的仪式,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整个仪式过程里面,主要就是敬天,还有牲畜祝福这样的场面,首先我们在森林里面他们就搭了一个撮罗子,撮罗子以后,纽拉萨满就开始穿她的萨满服。
    小片3:据说纽拉的萨满服是她自己用8年时间缝制而成的。
    苏日台:萨满服穿以前都要经过香草来熏,这样以后,她穿上以后首先坐下来,她所讲的就是使鹿部落仅有的200人怎么样从黑龙江,渡过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以后,到兴安岭这一带,她讲究它的历史,因为这些民族它没有文字,很多历史都是用口述来完成的,所以萨满仪式以前,刚开始她就用这种仪式来诉说自己的民族、部族史,让后代永远记住他们的历史。
    小片4:每个人都有努力保持自我持续与完整的渴求,那些居住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鄂温克族人也是如此。纽拉萨满在仪式中,成为一个媒介,她是连接这个部族与自己祖先历史的脐带。
    苏日台:鄂温克人萨满最高的神是舍卧克神,舍卧克神所说的就是蛇神,蛇就是开天辟地的神,因为它是两栖类动物,既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所以早期的这些部族来讲感觉它比较神秘,所以就崇拜它为蛇(神),她在整个仪式过程中,她首先叙述了部族史以后,说明,再有就是感谢神的东西比较多,因为神的帮助他们如何从人口较少的发展壮大,他们的牲畜也就是驯鹿怎么发展壮大,所以也感谢神,在这过程中,她就起来以后,击鼓做舞,她旋转了很长时间以后,就是着迷了,也就有一种半休克状态,这时候人们让她休息,喝茶,让她清醒过来,这时候也就是说所谓的神已经附体了,起了作用,这样的话她就用神的口吻,再说唱对部族的关怀,这个部族我怎么关怀的,你们克服了哪些困难,我怎么样看见你们人间生活得这么美好,跟自然处得这么和谐,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过了一会儿就是她这个叙述完了以后,基本上神跟人沟通以后,神并且告诉他们以后你们怎么样生活,怎么样跟周围的环境,跟人处得如何好。这完了以后萨满就是清醒了,清醒以后呢,这时候她把萨满服脱下来,年轻人穿上萨满服,也击鼓做舞,这就是说神特别希望能够看到,他们的部族人的幸福,就是说谁穿上萨满服为神表演的话他会得到幸福。
    小片5:驯鹿是鄂温克人最重要的生活资料,在萨满仪式上,鄂温克人会虔诚地将最肥美的驯鹿宰杀,将它们作为祭品献给心目中的神灵。
    苏日台:他们在撮罗子旁边,架起一个祭台,简易的。把驯鹿作为牺牲,杀了以后,把它的头向东摆放在那,四个蹄子摆在后面的两侧,再有把驯鹿的各个部位的肉,也一点点摆起来,就是说,我把整个的鹿献给了神。为驯鹿祝福以后,有些人就把当时驯鹿的肉已经煮熟了,大家围在那个,围成一圈开始吃驯鹿,他们认为他的食物是神赋予给他的,并且他认为鹿也是有灵魂的,在看到人们在吃它的肉的时候,它是很伤心,所以来讲他们不说话,有一两个女的中间要叫一叫鸟的声音,这就是说不是我们在吃你的肉,是鸟在吃你的肉,它整个仪式就是这样的,每两三年举行一次。
    记者:您看的那场仪式也是让您很感动是吧。
    苏日台:非常壮观,并且我总感觉他们从心里边对自然的崇拜和依赖,就形成了一种,他把自然界的生存状态,看成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形成一种人与自然沟通的这么一种文化形态,并且呢,在人们,这些民族的早期社会里面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建立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文化立场,还有明确的自然的文化价值观。所以它就是,以崇拜自然来作为自己生命存在的主要的一个资源。她去世以后萨满已经没有了。
    Part2
    这是一场几近消失的原始祭典
    最珍美的供品已在祭台
    盛装的萨满即将神灵附体
    是上天赋予的神通?还是不自知的表演?
    见证呼伦贝尔草原最后的萨满世界
    串场2:苏日台老先生那句“她去世之后萨满已经没有了”的话,颇有深意,我们能感受到他语气中有一丝惆怅。在他看来,萨满离开了原始的生活环境,与自然割断了联系,那种凝聚氏族血缘、以氏族生存发展为己任,并能抚慰部族心灵的萨满已经不存在了!他告诉我们,要想了解真正的萨满文化,如今可能只有到博物馆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那里有一个他多年前苦心筹建的的萨满文化博物馆。
    小片1: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市最东部,大兴安岭东麓中段,解放前人们多信奉萨满教。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步现代化,原始的游牧活动已经变身成激烈的曲棍球赛事、城市广场上的群体舞蹈。人们已经越来越少地进行萨满祭祀了。当地政府及早意识到了萨满文化的濒危性,在莫力达瓦建起了一个最大的萨满文化博物馆。它坐落在一座山坡上!巨大的萨满铜像顶天立地,仿佛天地之间的一个惊叹号!
    萨满文化是达斡尔族千百年来一直信仰的一种文化,那么作为达斡尔族来讲,我们在这里建了我们的萨满文化博物馆,也打造了世界独无二的,一座萨满的铜像。
    苏月台:这萨满博物馆铜像高度有22米高,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铜像。
    记者:我看他的面孔还是西方人的面孔。
    苏月台:对,制作的时候可能他参考的资料可能不太够。
    记者:下面我看也挺有意思,上面有一只,肩膀上落着一只小鸟,手上拿的是什么法器是吗?
    苏月台:小鸟它作为一种萨满的一种信使,萨满神跟天神的一种,中间的一种媒介,它起的作用。
    小片2:在萨满世界里,很多的事物都有灵性。萨满做法使用的法器、服饰都有神性,因此平时是不能轻易示人的。博物馆内每一件展品,都是苏日台老人经过考察后复制而成。
    这张画在白桦树上的老人脸,人们叫他白那查。他是无所不在的神,能够变成野兽模样,也能够变成人的形状。
    苏日台:猎人进山的时候都要为了求到更多的猎获物都要进行一种仪式,哪怕是单个的猎人他都要崇拜树木、能够获得更多的猎物,所以往往在树上用刀把它挖成一个剖面以后,上面画一个老人的脸形,这样的话进山的时候他就要把自己贵重的东西放在它下面,争取获得更多的猎物,出来的时候,他要把猎获物放在树下,这样的话呢,他就把那些猎获物的血抹在这个像的脸上,就表示感谢他。
    小片3:呼伦贝尔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的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又是少数民族中的少小民族,这些民族传统上都是以渔猎、游牧为生,部族成员也都信奉萨满教。另外,这些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所以他们部族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就集中在了萨满文化中。
    下片4:这些在我们看来仅仅只是装饰功能的面具,在萨满巫师看来却是护佑自己的神灵。
    苏日台: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在原始狩猎的时候,这些民族,都是用弓箭,或者扎枪这种原始的工具来狩猎,但是呢,这些工具呢,离他狩猎的动物对象远的时候他打猎很困难,所以来讲,他就是采取了一种伪装的办法,把一些鹿皮,鹿头皮扒下来套在自己头上,或者是用兽皮把自己蒙上,这样以后呢野兽以为他是同类不太防备,所以面具神形成了,面具神形成以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时的萨满来讲都是酋长兼萨满,就是狩猎的指挥者他本身就是主持,回来以后为了庆祝自己的丰收,每回来以后都要感谢神灵,他要举行仪式把自己获得的鹿啊、狍子啊架在树枝上,大家一块来敬神,他们不是把自己劳动中创造的手段认为是自己所创造的,而是认为他本身有神力,所以就面具神就开始出现了,出现以后呢,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生产手段的改变,这种萨满就把它作为一种,又作为另一种含义,就是萨满做法的时候,他跟魔斗争,魔往往能够看见他的真脸的话,能够记住他,要进行报复,所以他用这种面具神,面具戴上以后,就是恶魔就不知道他是谁。
    小片5: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少数民族萨满做法时,使用的法器都是单面鼓。他们相信敲响萨满鼓,神灵就会听到自己的召唤。
    苏日台:萨满鼓产生也是在原始狩猎时期的一个产物,它为了,当时的个体的狩猎方式是很少,因为个体的力量,很难把一个野兽制服,所以采取群体的围猎的方式,这时候他们怎么样去围猎的过程除了呼喊以外,他们都要敲一些鹿皮,干的鹿皮,敲了以后它发出声响惊吓动物,它不知所以然,就被射杀了,所以呢,就形成了一种,他们也是把自己创造的这种生产工具,他认为是有它的魔力,回来以后他把它逐渐的形成了一种单面鼓的形式。
    串场3:苏日台老先生还给我们讲起多年前发生过的一幕:2002年,地方政府动员居住在大兴安岭密林中的鄂温克人下山定居,有些老猎民不愿意离开世代居住的原始森林。当人们问他们为什么不愿意离开时,他们只回答了九个字“山养鹿,鹿养我,我不走”。九个字,简单而质朴,却耐人寻味,他们的精神生命已经与大自然生长在一起、不可分割。透过这件事,我们再来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神圣的萨满祭祀,或许更能接近其精神本质。
    小片6:这件萨满服是根据老萨满纽拉生前所用的萨满服所复制而成的。睹物思人,80岁高龄时纽拉最后一次跳神祭天,在那次仪式上纽拉不停地与神交流,她说自己老了,不能再当萨满了,她不停地祈求神灵离开。纽拉过世后,她所在的部族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人物。用心留意这套她穿了一生、近百斤重的衣服,我们能触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消逝的萨满世界。
    苏日台:首先来讲它是用鹿皮做,鹿对他们来讲是一种重要的生活资料,但是呢,他感觉鹿对他们形成这么一种生命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讲,他崇拜的过程中,他就把鹿整个萨满服来讲用鹿来塑造,所以来讲,萨满服是用鹿皮做的,并且把动物的鹿的骨骼,结构,他都要做出来,比如这个是鹿的上肢骨,中间是关节,上臂骨下臂骨关节,这个是,这横的是鹿的肋骨,一共是七条,两边是十四条,再有这个中间的这个铜,下面的铜往外突出来的这个,表示鹿的肚脐,上面的一些穗表示鹿毛。他是这样的。再有就身上来讲,把他们的对自然界的各种崇拜物都集中到放在这里,比如说,这个是仙鹤,它这里面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表示人跟神之间的一种媒介,下边的是两边,一排十八个,一共是36个野鸭,也有人说是天鹅,这就是一种他崇拜,他感觉这个鸟是比较温和的,还有一个问题因为它是候鸟,当时的人们对季节的掌握,不像后来有农历公历他不能这么计算,他只能靠动物的生态变化,春天来,秋天走,这种物候历法,过去来讲就是农历和公历出现以前,大部分这些原始民族物候历法,来掌握自然界把握自己的生产形式,所以他有一种物候历法的作用。
    小片7:纽拉的萨满服是她自己亲手、经过多年缝制而成,上面的每个小装饰都有她自己的用意。
    小片8:将恐惧变成崇拜,将美好与希望都编制进这充满神力的法衣上。山林中的女儿,穿着它,就能见到无处不在的神。
    苏日台:上面这袖子上也有,一共是36条,柳叶形的造型,就是代表鱼,她希望他们的部族,因为当时来讲没有什么医疗条件,一有着一点传染病的话这些民族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所以她希望她的部族像鱼一样的繁殖。
    小片9:因为每个民族生活方式不同,他们所崇尚和恐惧的对象也不同。赫哲族传统以渔猎为生,他们民族萨满服的图腾里有大量鱼的形象。
    苏日台:因为赫哲族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渔猎生产,所以他的萨满服里面更多的表现一种人与鱼这个生物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上面的这种排列的东西,这是很,它就表示鱼骨,再有就是它的衣服下边,也挂了很多皮子做的鱼,表示它的鱼神,同时他也崇拜鹿啊什么也有,那他的帽子,也是袍子角做的,所以在原始基础上,它又更加加强了它的鱼神的崇拜,就是人与鱼之间的,生物与鱼之间的生物链的关系,他在萨满服里表现更多。他们的萨满服的萨满的鞋很有意思,它用鱼皮做了以后,把鱼翅挂在这个鞋旁边,这就是形成一种鱼翅做的萨满鞋,他就表示萨满穿上这鞋以后,能像鱼一样自由的海阔天空的飞翔,表示他萨满的功力,也是一种对鱼神的一种崇拜形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