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湖南衡山影子戏:光影里的人间百味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衡山影子戏生动形象。 成俊峰 摄
    中新网衡阳4月16日电 题:湖南衡山影子戏:光影里的人间百味
    通讯员 成新平
    “咚咚锵,咚咚锵……”天刚擦黑,随着一阵铿锵急促节奏明快的锣鼓声,湖南衡东县霞流镇白衣港的皮影戏开场了。乡亲们打着手电,扛着木凳纷纷占领“有利地形”,笑逐颜开观看这一古老而充满神韵的地方戏曲,品味光影里呈现出刀光剑影和人间百味。
    古祠堂靠“神台”的地方,早已用木凳、门页、竹杆搭成一个简单戏台;戏台正中,有一个约两平方米的白色幕布;幕布后面,是一盏明亮的煤油灯。唱戏的只有两个民间艺人,一个在前台,用3根顶端缠有铁丝的木棍熟练地操纵着彩色皮影,借着煤油灯的光影,一时间,帝王将相、神仙鬼怪、公子王孙、才子佳人粉墨登场,无论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还是唯唯诺诺的县令,或坐行,或打斗,或打躬作揖,举手投足,都栩栩如生;一个在后台敲打着10多种乐器,锣鼓、二胡、竹笛、唢呐,再加上双脚抖动门页的响声,与前台一唱一和,在千回百转的唱腔与乐器声中显示出高超才艺。
    两人包打包唱,用的是当地方言构成的曲调,不时还学着女人模样拖起了“秀音”……影子戏广泛吸收戏曲、佛教音乐和民间小调等成分,圆润甜美,独具特色,唱腔和道白全用地方语言,剧目中几十个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台”,被演得神彩飞扬,高潮迭起,不少血战疆场的打斗场面惊心动魄,厮杀声震天动地,犹如千军万马鏖战疆场,令观众如醉如痴。
    衡山影子戏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民间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为群众喜闻乐见,经过传承和发展,遍布衡山县及周边地区。相传西汉建元年间,汉武帝刘彻之爱妃李夫人病逝,武帝思李心切,愁眉不展,臣李少君奏曰:“夫的肉身看不见了,但灵魂可以看到。”武帝闻奏大喜,李少君便着人绘制李妃形象,隔白绸以灯光照射,宛如李夫人生还,武帝龙颜大悦,百看不厌。这个载入《汉书》的痴情故事,被认为是影子戏的起源。
    影子戏又称皮影戏,灯影戏,它荟萃了剪纸、绘画、雕刻、地方戏、口技等艺术精华,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法国著名电影史家乔治萨杜尔在《电影通史》中,称皮影为“电影的先驱”。衡山影子戏的出现,大约为顺治年间,福田铺农民彭凤举学艺归来,成立专事影子戏“老龙会”,开创了衡山影子戏的先河。
    “一套锣鼓一人打,一台菩萨两个耍。”衡山影子戏在影型制作上造型美观,特别是表演舞动时的绝妙技能,无不反映出乡土农民的憨实与精明。影子戏最大的魅力在于重复,悲伤处沉郁低回,听者亦心生悲凉;欣喜处轻扬欢快,观者喜笑颜开。表现手法含蓄而不夸张,渲染情感或内敛或奔放,显示无穷的艺术张力。
    影子戏是衡山百姓尤其是识字不多的乡亲们最爱。遇上农家老人生日喜庆,一部影子戏在当地要唱上半个多月,好不热闹。(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