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中华民族 >

东北剪窗花习俗或源于萨满教

http://www.newdu.com 2018-01-15 人民政协报 佚名 参加讨论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在各种外来宗教先后传入之前,萨满教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萨满”来自女真语和其他通古斯语族语言,有“智者”、“晓彻”的意思,但信奉萨满教的各民族对萨满的称呼不尽相同。“萨满”一词的相关记载,最早出现于12世纪中叶的南宋,时人徐梦莘所著《三朝北盟汇编》中提到:“珊蛮者,女真语巫妪也,以其通变如神。”研究者认为,这里提到的“珊蛮”,即为女真民族的萨满。而现代一般认为,“萨满”一词意指“兴奋的人、激动的人或壮烈的人,为萨满教巫师即跳神之人的专称”。
    清末民初学者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里,谈到当时对萨满教的两种认识:一种认为萨满教是佛教的分支(这种理解可能与随着喇嘛教的传入,传统萨满中渗透了不少喇嘛教因素有关),另一种认为萨满教是满族的固有宗教,并说“其仪式以跳神为重”、“尤重敬祖”。实际上,信仰萨满教的民族非常多,而萨满教以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的崇拜内容和祭祀仪式,主要表现在祭祀祖先、企盼丰收、祈求子嗣、祈福延年、禳灾祛病、祈祝在外亲人平安等方面,并不是单纯的敬祖行为。
    萨满教祭祀的神灵多姿多彩。在萨满教信仰中,普遍存在着祭天的习俗。此外,萨满教还信仰大地之神、山神、森林之神、水神、火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以及各种被神化的动物。在满族、蒙古族等的民间传说中,有关萨满与鹰的传说很多,如在满族的创世神话中,第一位女萨满就是由一只神鹰的魂化成的。 
    据研究,原始时期,萨满多为妇女,后来才出现男萨满。萨满虽地位崇高,但平时不享受任何特殊礼遇。萨满传承也不是世袭的,而是用各种方式鉴定出有资格的人,通过一段艰苦的学习和特定的考验仪式,才使其成为新萨满。
    历史上,萨满在我国少数民族王朝时期,都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契丹、女真、蒙古、满等政权时期都在北京的宫廷里保持了萨满教的祭祀礼仪。在元代,萨满在宫廷中的地位非常显赫,其中最有名的是阔阔出,这位“珊蛮”甚至参与了大汗封号的选定。据《多桑蒙古史》记载:“塔塔儿诸游牧部落既平,铁木真应有适合其新势权之尊号。1206年春,遂集诸部长开大会于斡难河流附近之地……珊蛮或卜者阔阔出者,常代神发言,素为蒙古人所信奉。兹庄然告铁木真曰:‘具有古儿汗或大汗尊之数主既败亡,不宜采用此有污迹之同一称号。今奉天命命其为成吉思汗。’诸部长群赞其议,乃上铁木真尊号曰成吉思汗。”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入关定鼎后,把萨满神祭随即带入京城,在皇城内建神堂祭祀萨满诸神。1747年,乾隆帝还命庄亲王允禄等总办、官著承修《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这是对萨满祭祀仪式的一次官方性质的大规模整理。
    萨满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跳大神”了。据记载:萨满“跳神有跳家神、跳大神之别。祭祀用者为跳家神,族中人多能之,亦为家萨满;其专以治病惑人者,为跳大神”。满族“跳家神”的活动,民间称之为“家祭”;“跳大神”的活动,民间称之为“野祭”。
    萨满教祭祀活动跳神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歌舞。有学者这样形容说:“萨满是一个演员、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和一个整体管弦乐队。”歌舞时,萨满巫师会头戴神帽,神帽上多有鸟形模型、各种骨珠以及铜镜、铜铃等饰物,帽顶会伸出一副鹿角,鹿角权数多少表示萨满资历的深浅,在腰间系多个长形腰铃,持神鼓、神刀、神箭、神杖、档士等道具,在和谐的腰铃、鼓声中跳跃、旋转,边歌边舞,同时模拟各种神灵的态势,以不同舞步表演不同的人物神态。萨满教神话传说中和动物有关的居多,因此萨满舞蹈中有很多模仿动物形象的造型,比如请“鹰神”时,要拟鹰飞舞,啄食供品;请“虎神”时,要蹿跳、扑抓。舞蹈时所唱的神歌,多是经口头传下来的,既有道白,又有唱腔。歌词大多是民歌体的诗,也有的是近似于散文体的诗,语言形式不拘一格,常常是脱口而出,反映出舞蹈时萨满个人情绪的跌宕起伏,所以它的节奏韵律并不是很严整。
    今天,虽然萨满已经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但一些受其影响的民族风俗仍然存活于广大农村,并相当完整地保留在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萨满祭祀活动的仪式之中。在东北地方戏“二人转”中也有类似形式的娱乐表演,如《大神调》。而东北剪窗花的习俗据说也源于萨满教。(贾晓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