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临汾2月19日电 (吕玮 屈丽霞)300余名高中生身着蓝色戏装,手持形似古代兵器盾牌的扇鼓,整齐划一地敲打着,跳跃着,鼓声似雷,响彻天地。这种在文革中销声匿迹30多年的民间表演形式近日重现山西街头。 “傩”是古代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祭礼仪式。扇鼓傩戏从宋代淳化年间起源于山西省曲沃县任庄村,是当地人每年仲春举办的祀神文化活动。 年近耄耋之年的许世旺老人是仅剩的传承者之一,几年前中风导致言语障碍。所幸的是,他的家人与当年跟着他打鼓的艺人还健在,但都已年过花甲。 他们一直留存着清代宣统年间流传下来的手抄扇鼓神谱,加上虔诚的回忆和言传身教,成为还原这项千年绝技的蓝本。 在表演中,十二神将在前,打鞭小童甩动马鞭,声似爆竹,举手投足间精气神十足,有着原始的神秘气息。娴熟的表演里,传递着对古老的傩文化的膜拜。 曲沃县文化馆馆长刘明管介绍说,过去的扇鼓傩戏大多出现在是祭祀活动,常用马鞭打路,意欲把一些灾难全部打掉,为老百姓趋瘟逐疫。同时传达着古代人想请神到人间,保佑百姓五谷丰登,传递新年美好期许。 目前,此项表演形式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走进当地职业中学的课堂,成为300多孩子的必修课。 刘明管说,这300人中将来一定能涌现出传承者。他们的父母也表达出争取将来能组织专业队伍,甚至变成一个产业,将打鼓作为孩子们一条生活出路。(完) (责任编辑:admin) |